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Moderna宣布其mRNA疫苗III期临床有效性达94.5%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宣布,其在研新冠疫苗mRNA-的III期临床试验COVE首次中期分析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任命的独立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DSMB)的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有效性高达94.5%。据《自然》新闻报道,专家认为,相比辉瑞与BioNTech于上周共同公布的临床数据,Moderna本次公布的数据更为详尽清晰。前者于上周一公布其研发疫苗BNTb2有效性高于90%,需储存于-75℃,而Moderna疫苗在-20℃能够存储6个月以上,在2-8℃条件下也能稳定存放30天左右,这将为疫苗的运输、储存带来极大的便利。

纳米孔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全球首例COVID-19康复患者二次感染

8月,香港大学KelvinKai-WangTo博士团队利用纳米孔手持便携式测序仪MinION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ARTIC和Medaka工作流程分析,发现全球首例COVID-19康复者二次感染病例,基因组学分析显示两次感染病毒不同。

深度揭示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特征

为了研究可能解释反应范围的免疫系统变异,来自比利时VIB脑病研究中心,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英国Babraham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以健康个体为对照组,比较了轻度,中度或重症患者对COVID-19的反应。英国Babraham研究所高级小组负责人AdrianListon教授解释说:“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了解COVID-19中发生的免疫系统反应的复杂性,并确定严重疾病的标志我们相信开放的数据共享是克服这一挑战的关键,因此建立了该数据集以允许其他人独立地探查和分析数据。”

研究揭示为什么儿童能够免受新冠疫情感染

研究发现,儿童肺部以及呼吸道上皮细胞表达的能够特异性识别SARS-CoV-2的受体水平相对较低。发表在《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杂志上,相关结果支持通过阻止该受体,治疗或预防老年人患COVID-19。负责这项研究的儿科助理教授JenniferSucre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生物学依据,说明为什么特别是婴儿和年幼的孩子似乎不太可能被感染或没有严重的疾病症状。”

科学家绘制最大规模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

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团队成功绘制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首次系统性揭示了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基因突变特征。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学家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能有效清除有害细胞碎片的“候补”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EMBO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另外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大脑细胞或许也参与到了清理大脑细胞碎片的过程中,而其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小胶质细胞的后援力量,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疗法来加速大脑中细胞碎片的清除,并降低细胞碎片/垃圾对周围脑细胞的有害影响效应。

调节微生物组能够治疗自闭症

在发表于《mSphere》杂志的新研究中,RosaKrajmalnik-Brown,JamesAdams及其同事强调了细菌在人类肠道中对ASD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在较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使用一种称为微生物转移疗法(MTT)的革命性方法对ASD症状的影响。该程序将来自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在7-8周内移植到ASD患者中,该过程在ASD肠道中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改善了该疾病的胃肠道和行为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完成后两年内症状改善持续。

夜班工作者患中至重度哮喘的风险更高

新发表于BMJ旗下刊物Thorax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英国生物银行年至年间名参与者的医疗、生活方式和就业信息,发现长期轮班,尤其是长期上夜班的人,患中至重度哮喘的风险更高,比正常时间上班的工人高出了36%,肺功能恶化的风险也比不上或很少上夜班的人高约20%。目前,该观察性研究还不能确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者推测哮喘风险增高可能与昼夜节律失调有关,认为调整轮班工作时间表以适应个体作息类型,或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公共卫生举措。

晚餐太晚、不吃早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引起“蛋白尿”

来自医院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不良饮食习惯与CKD的关键预后因素——蛋白尿发作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trients》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多变量调整后,晚餐太晚和不吃早餐的参与者蛋白尿发作的风险明显较高。但快速饮食和夜宵与蛋白尿发作的风险增加无关。

AAV基因疗法的长期安全引发担忧

AAV是一种经过工程改造的天然病毒,能将治疗基因携带进遗传病(如血友病)患者的细胞内。科学界一直认为AAV载体是安全的,一般不会将它们自己的基因组插入人类的基因组中。不过,《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显示该疗法有可能提升患癌风险。该研究长期跟踪了9只经AAV治疗的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作者发现其中7只狗在治疗后成功稳定产生凝血因子Ⅷ。然而,其中2只狗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在3年后仍在上升,而到了第7-8年后,便达到了最初水平的4倍左右。研究显示,有5只狗的某些肝脏细胞分裂得比其他细胞更快,并形成子细胞团块,存在扩增的细胞克隆。后续实验中,研究检测到了AAV与细胞生长和癌症相关的基因整合,这可能是这些狗异常表达凝血因子的原因。这说明AAV疗法能意外引起细胞增殖,甚至可能会提升患癌风险。

马里亚纳等多个深海海沟存在汞污染,源头来自鱼类尸体

今年7月,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认为深海海沟中的汞来自上层海域飘落的有机微粒,如鱼类粪便或死亡的浮游生物。然而,昨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从西南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底部收集了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样本,对样本中的甲基汞的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由于汞有性质稳定的同位素,样本中不同比例的同位素能够构成独特的化学信号。通过识别这些化学信号,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出深海汞的来源。结果表明,海洋表层生活的鱼类死亡后尸体下沉的过程会将海洋表层的汞污染带到海洋深处,从而进入深海海沟食物网,并导致海沟生物区系较高的汞富集。

星系网络和神经网络相似

维罗纳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和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对比了人类大脑神经网络和宇宙星系网络。他们发现,虽然两个网络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两者在网络结构、形态、属性和网络内存容量这些方面,在定量分析时具有高度相似性。例如,总体大小在分米量级的人脑,其神经网络信息容量约为2.5PB(1PB=TB,1TB=GB),而对于亿光年尺度的整个可观测宇宙,其网络信息容量约为4.3PB。两个空间尺度相差27个数量级的网络却拥有相近的网络信息容量。惊人的相似度表明,两个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可能遵循相似的网络动力学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物理学前沿》上。

土星和木星天气的驱动因子或不同于地球

地球上的天气主要由大气过程驱动,而《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新研究表示,土星和木星上天气的驱动因子可能与地球大不相同。首先在“薄壳”(thinshell)模拟中,研究者只模拟了这些气态巨行星外部薄薄的对流层大气中的情况,发现两个行星上都自发形成了气旋、反气旋和纬向急流。接着在包括了行星内部的“厚壳”(thickshell)模拟中,他们模拟了行星表面下电磁“发电机”(dynamo)与表面上流体动力层的相互作用。两种模拟综合表明,木星和土星上的一些天气可能是由外部大气中的急流和行星表面下的内部过程所驱动的,且当内部发电机区驱动产生了大气中的大型反气旋,可能就形成了著名的木星大红斑。

甘氨酸在恒星出现以前就能形成

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认为,甘氨酸的形成需要紫外线的辐射。一项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研究则显示,甘氨酸或可在冰冷的尘埃颗粒表面(缺少高能辐射)形成。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模拟了暗星云中的条件,发现甲胺(甘氨酸的前体)可在该条件下形成,通过控制条件,可以进一步形成甘氨酸,该过程中水冰(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是必须的。该项工作表明,甘氨酸先于恒星和行星形成,并在彗星和小行星中的冰块得以保留。

不到20万年!太阳系形成所需时间首次算明白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对陨石上钼元素的同位素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称:大约45亿年前,我们身处的太阳和太阳系在短短20万年内形成,这是科学家首次计算出太阳系形成所需时间。

山西太原连续三年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

“发挥省会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连续三年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和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山西省太原市常务副市长王立刚介绍,该市以创新驱动、人才兴市等发展战略,集结力量、蓄势聚能,力争发挥省会城市“头雁效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智利“麦哲伦海峡奖”

11月16日晚,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代表智利政府在长沙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发了“麦哲伦海峡奖”。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麦哲伦海峡被发现周年,这让不同国家人民之间实现了通航,而袁隆平院士在农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改善了世界上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质量。

全球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

世卫组织今日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宣布到年实现下列目标,将使所有国家走上消除宫颈癌的道路: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90%癌前病变阳性妇女得到治疗,90%浸润性癌病例得到管理)。此外,报告还表示,如果成功实施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那么到年可以减少40%以上的新病例和万相关死亡。

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完成全部技术验证取得重大突破

11月2日至13日,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第六次全体会议(NSP/6)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会上,由民航局空管办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的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化工作团队成功推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三号系统”)全部性能指标完成专家技术验证,这标志着将北斗系统正式写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最核心、最主要工作已经完成。

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近日,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启用,并已投入到“天问一号”“嫦娥四号”等深空探测任务中。为提高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新建3座35米口径天线,与该站原有的1座35米天线组成4×35米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达到等效66米口径天线的数据接收能力,探测距离和接收灵敏度较现有设备将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执行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力测控支持。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于9月下旬由远望运输船队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并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分段运送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此后,火箭按照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

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年11月17日凌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万千米。天问一号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统完成自检,各系统工作正常。在轨飞行期间,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等飞控工作。11月初,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的多个分系统完成首次在轨自检,结果正常。

我国首颗自主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11月16日,5米光学业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该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标志着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5米光学业务卫星于年9月12日成功发射,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会同卫星、测控、地面、应用等各系统建设单位,联合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测试,顺利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内容,为我国高光谱卫星业务化应用建立了基本卫星产品及指标体系。

SpaceX龙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人数扩大到7人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6日23时01分,大约经过27小时的飞行后,SpaceX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NASA宇航员迈克尔·霍普金斯(MichaelHopkins)、维克多·格洛弗(VictorGlover)、香农·沃克(ShannonWalker)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SoichiNoguchi),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充当“零重力指示器”的“尤达宝宝”毛绒玩具抵达国际空间站,4位宇航员将在空间站上值守6个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