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恐龙的小行星
万年前,地球正处于白垩纪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形成了巨大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陨石坑,直径大约公里,深米,也称之为奇科苏卢布陨石坑。
这一次撞击直接消灭了地球上所有的恐龙和地球上约四分之三的动植物物种。
按理说,这一颗小行星在撞击地球后,也就只能在墨西哥形成一个陨石坑,即使是公里的长度,相对地球的直径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如何就能将全球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毁灭了呢?
事实上,造成全球性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就直接把生物都撞死了,而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灾难性事件。正是这些后发灾难性事件,最终导致了生物大灭绝。
小行星撞击形成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这些气体和灰尘进入到大气层,并逐渐将大气层覆盖,以至于阳光无法穿透。
黑暗遮蔽地球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由于没有太阳的热量来源,全球温度急剧下降。没有阳光,植物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
植物死亡后,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没有了食物来源,也随之饿死。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肉食性动物也在其他动物死光之后,因饥饿而死。
这一场灭绝并不是一年两年就结束的,而是经历了数百万年,动物都是被饿死的,而不是小行星撞死的。
小行星撞击地球还引发了什么
最近,密歇根大学有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在这次小行星撞击过程中,还引发了巨大的海啸。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AGUAdvances》杂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阅读。
该研究通过模拟希克苏鲁伯撞击海啸在全球所能产生的效应,表明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起的海啸海浪高达数十公里。从撞击地点开始,连续强力的冲刷了数千公里的海底。此外,密歇根大学的科研团队回顾了全球多个地点的地质记录,发现了支持他们模型的海啸路径和威力预测的证据。
这次海啸强大到足以扰乱和侵蚀半个地球的海洋盆地中的沉积物,要么在沉积记录中留下一个缺口,要么留下一堆古老的沉积物。地质记录了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之前或之后沉积的海洋沉积物。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还表明,她们在白垩纪最上层海洋沉积物中,观察到的侵蚀和裂孔的分布与其模型结果一致。
根据这项研究的计算,这次冲击海啸的初始能量,相当于印度洋地震海啸能量的3万倍。而那次海啸是现代记录中最大的海啸之一,造成超过23万人死亡。
研究人员的模拟显示,冲击海啸主要向东和东北方向辐射到北大西洋,并向西南方向通过中美洲海道辐射到南太平洋,水下流速可能超过每秒20厘米,这一速度强大到足以侵蚀海底的细粒沉积物。
而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印度洋和今天的地中海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海啸的最强影响。在这些地方,水下流速可能低于20厘米/秒的阈值。
该作者还表明其在地质记录中发现了对开放海洋中最大影响预测区域的佐证。特别是新西兰北部和南部岛屿东岸边界的露头,这距离尤卡坦撞击地点超过公里。
这些被严重扰乱和不完整的新西兰沉积物,被称为"寡头沉积",最初被认为是当地构造活动的结果。
然而,经过这一次的研究鉴,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怀疑并非全部如此,通过模拟,他们认为这些沉积物记录了撞击海啸的影响。这一证据是对这一事件的全球意义最有力的证实。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还模拟了一颗直径为14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12公里的速度移动,并撞击在被厚厚的沉积物和浅海水域覆盖的花岗岩地壳。
在这一次模拟实验中,该陨石炸出一个大约公里宽的陨石坑,并向大气层喷射出密集的烟尘云。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两分半钟后,喷出的物质形成了一道水墙,从撞击地点向外推,短暂地形成了一个4.5公里高的波浪,随着喷出物落回地球,波浪逐渐消退。
根据这一模拟结果,在小行星击中墨西哥尤卡坦半岛10分钟后,在距离撞击点公里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高1.5公里的环形海啸波,并以此作为基点,开始向四面八方横扫海洋。
为了确保模拟结果的可信度,本次模拟使用了两套海啸传播模型,即MOM6模型以及MOST模型。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几乎一致,模型和验证数据非常吻合。
也就是说,在第五次大灭绝中,毁灭地球生物的“帮凶”之一还包括了巨大的海啸波浪。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一小时内就引发了强大的海啸,并从墨西哥湾扩散到北大西洋,随后海浪穿过中美洲航道进入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区和印度洋。
并且,在撞击发生后的48小时内,巨大的海啸波已经到达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海岸线,大多数沿海地区都将被淹没和侵蚀,堪称史上之最。
#海啸#
注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