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467063.html

如果有一天,太阳爆炸了,人类该怎么办?

电影《流浪地球》正在新春档热映,好评如潮,我也认为流浪2无论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是画面表现力,都比流浪1进步巨大。

原著小说字数仅有2.3万,还不如一篇硕士论文,于是我耐着性子读完,只用了2小时。

我发现,原来电影仅仅是借了小说的世界观背景,大部分情节是原创的,就好比是拿同一个锅子炒另一道菜。

小说原著的风味与电影截然不同,其中有什么有趣的点呢?且听小歪和大家掰扯掰扯。

流浪地球小说的世界观

年,刘慈欣大开脑洞,设立了两个假设。

假设1:科学家观测发现,太阳在四百年内将发生氦闪(失控核聚变),这时候地球会瞬间被汽化,灰飞烟灭。

假设2:人类有能力也有魄力带着地球逃跑,飞往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正如电影描述一样,流浪地球计划通过行星发动机先令地球停止自转,再不断加速飞离太阳系,直到年后到达比邻星,再将地球安顿下来,这一共需要代人的努力。

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小说描绘出一个宏大无比、匪夷所思的动人图景。

原著小说与电影差异巨大

小说开篇,地球已建成行星发动机,停止自转。

书中的“我”以一个冷峻的旁观者视角目睹和叙述了地球逃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没有刘培强、图恒宇、周喆直、马兆等人。

小说没有MOSS人工智能,更没有它制造的一系列危机。

小说非常聚焦“逃”的过程,人类顺利推走月球,利用木星引力弹弓达到逃逸速度。

关于怎么逃跑的问题,人类分为两派:地球派和飞船派,到底是带着地球跑路还是坐着飞船跑路?

电影把飞船派略去,浓墨重彩讲述数字生命派,这个改动有些牵强,因为数字生命讨论的是怎么活而非怎么逃,无法和流浪地球计划在意义维度上并列,从而导致了主旨有些许割裂感。

原著中为了驳斥飞船派,老师拿出一个生态球,生物循环所需食物链一应俱全,但生态球几天就崩溃了。以实验证明越小的生态系统容错性越低,即使飞船造得大如城市也是非常脆弱的,只有地球这样规模的生态球才能支撑起最稳妥的生命环境。

总之,小说和电影的差异极大。

自然奇景现

小说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侧重描绘地球逃亡产生的一系列奇妙景象,令人叫绝又符合基本的物理学原理。

1.永昼与永夜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白天与黑夜交替。

当人类强制踩“刹车”,让地球不再自转,昼夜就不再交替。

主角出生时,地球刚好刹车,此时他所处地方正遇到黄昏,于是东半球处在永远的黄昏中。

2.行星发动机

“我”跟着老师参观了太行山旁的行星发动机,它们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基础。

“想像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像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发动机有10米高,人如细菌,发动机如宫殿的立柱,足见地表上巨物的有多骇人。

世界上安置了1台发动机,都安装在北美和亚欧大陆,只有坚硬的地壳才能经得起如此强的推力而不崩裂。无论是发动机占地污染,或是地表气候严峻,人类都不得不钻进地底生活。(作者似乎忘记了动物植物的状况)

发动机都依靠“烧石头”(核聚变),把山挖空,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所以电影中索性将其命名为“移山计划”,也有愚公移山的意思。

3.日出恐惧

“我”生活在永昼中,老师带学生环球旅行看日出,但是看日出不是沐浴希望,而是遇到仇敌般的深深恐惧。

“终于,我们看到了那令人胆寒的火焰,开始时只是天水连线上的一个亮点,很快增大,渐渐显示出了圆弧的形状。这时,我感到自己的喉咙被什么东西掐住了,恐惧使我窒息,脚下的甲板仿佛突然消失,我在向海的深渊坠下去,坠下去……”

4.高楼流瀑

行星发动机加速导致海洋潮汐变化,产生的高温溶解了极地冰川,海平面上升,吞没了大部分城市,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一幕:

“我们很快到达了海边,看到城市摩天大楼的尖顶伸出海面,退潮时白花花的海水从大楼无数的窗子中流出,形成一道道瀑布……”

人类文明的成果被自然之力撕扯。看到这样的画面真是奇幻浪漫,又无边绝望。

5.飞火流星

在逃离时,地球不得不从小行星带正中穿过,经过大气层摩擦,无数火流星掠过,激起漫天烟尘。

“半小时后,我们看到了火流星,它们拖着长长的火尾划破长空,给人一种恐怖的美感。火流星越来越多,每一个在空中划过的距离越来越长。”

这一幕在电影中被化用为月球危机时砸向地球的陨石群。

男主的父亲被小行星碎片击中,船舱瞬间汽化。

“‘当时那个石块和飞船的相对速度有每秒一百公里,撞击使飞船座舱瞬间汽化了,他没有一点痛苦,我向您保证,没有一点痛苦。’将军说。”

以上奇景,连同滔天巨浪,白茫茫的冰原,都在电影中有所体现,可以说把原著精华的“场面”给用上了。

人类心理、伦理、信仰的变异

末世对人类心灵冲击很大。

危急存亡之秋,宗教信仰崩塌,艺术和文学也被压缩到最小程度,人们更没有闲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