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我在影院里看了《天地大冲撞》。影片里,一颗彗星即将撞击地球,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当年,受“苏梅克-列维”彗星事件激发产生了一波同类题材电影,这是最出名的一部。

不过,影片虽然设定很好,但是偏重抒情,细节没有深入。当年我边看边想,一百万人避难需要挖多大的掩体?招收哪些人有没有标准?美国士兵为什么还能维护秩序,他们不知道自己面临死亡吗?

年上映的《末日逃生》使用了同类题材,但是填补了这些漏洞。这部新片把小天体撞击地球的真实危险,以及人类会有怎样的反应,进行了沙盘推演式的解说。虽然不是《天地大冲撞》那样的巨片,却在真实性上更胜一筹。

在《天地大冲撞》里,毁灭者来自太阳系本身。所以人类能够提前发现,有数年预警期。但这也留下漏洞,既然一个中学生都能用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它,这个秘密根本保守不了。

《末日逃生》把毁灭者换成系外天体,显然,年发现的“奥陌陌”提供了素材。当年发现这颗系外小行星时,它离地球只有万公里。如果其轨道直冲地球,数周后就能到达。影片改用系外天体,压缩预警时间,保障了情节的突然性。

奥陌陌(Oumuamua)是已知的第一颗经过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年10月19日被科学家们发现

影片对陨石撞击形成的各种次生灾难作了详细描写——地震、大火、冲击波,还有冲击后回落的碎片。限于经费,大场面并不多,但是用新闻讲解、旁白等形式,把这些灾难立体地描绘出来。和其他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相比较,《末日逃生》最为完整。

正因为科学细节设置得很合理,影片开始夫妻冷战的设置才显得很多余。纵观全片,这个设定出现后基本没起作用,男女主人公在逃生中完全像一对恩爱夫妻。重点情节都在展示他俩如何团结起来对抗灾难,还不如“孩子患糖尿病”这个设定更有情节推动作用。

这个漏洞体现了文艺界使用科学题材时的通病。科学着重探讨人与环境的矛盾,文艺,至少是传统文艺着重人与人的冲突。不预先设置某种人际矛盾,就不知道怎么开始演一出戏。

其实,把夫妻冷战放到一边,《末日逃生》里到处都是人际冲突。生存几率突然缩小了几十万倍,人们之间不再是谦谦君子,开始你争我斗,甚至互相杀戮。从主人公在高速入口处倒车开始,影片就提示观众,社会秩序会因为这场自然灾难而崩溃。

《末日逃生》还填上了类似影片的两个漏洞。谁有资格进入地下掩体?答案是有专业技能的人,显然也远没有一百万那么多。至于维持逃生秩序的美军,99%都没有机会生存,他们完全是志愿者。

用人的一生来衡量,小天体撞击很罕见,但对于人类则不是。年前,一颗小天体撞击地球,导致一千年左右的极寒天气。考古学上发现的印度“死丘”遗址,以及明朝北京的王恭厂大爆炸,极有可能是天体撞击的结果。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释放能量相当于两千万吨TNT。如果那颗小天体偏离几百公里,击中某座城市,完全能把它抹掉。

我国也未能幸免。年3月8日,一颗陨石击中吉林省吉林市郊区,形成了蘑菇云,造成1.7级地震。

《末日逃生》中这些人际冲突的情节,恰恰反应了科学事业的价值。仓廪实而知礼节,人类能有今天的道德水平,依靠着科技进步释放的生产力。只有生存变得容易才能互相谦让。

今天,人类对近地小行星只能做到监控,还不能摧毁,或者改变其轨道。年,美国宇航局启动了“小行星重定向任务”。试图寻找一颗小行星,把它迁移到绕地球的轨道上。可惜,这个任务后来被取消。如果成功,这是人类控制近地小行星的开端。这套科技发展下去,便有可能在太空中对付电影里这么大的天体,或者将其击碎,或者改变其轨道。

《末日逃生》中的灾难有多大机率能在将来发生?答案是百分之百!只是不清楚要在几百万年后,还是几百年后。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暂时松一口气。然而,人类如果想迎击小行星,只依靠地球上的能源完全不够。

《末日逃生》这类电影,揭示了人类进军宇宙的迫切性。它不只是科学家的私人爱好,完全关乎人类命运。以人类今天控制的能源,只能抵御台风、干旱这些地球上的局部灾难。天体撞击这种全球性灾难,远在人类现有能力之上。

既然早晚要进军宇宙,为什么不就在今天?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科幻作家,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郑军

编辑:吴桐

终审:尹宏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