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my)杂志刊载的一项新研究[1],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填补了50年来的一项研究空白,这是当年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所留下的疑点。

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却有着与地球迥然不同的环境。地球表面被液态水海洋覆盖,地表上笼罩着一层大气,地球充满了生机。而月球却是一片荒凉,表面上遍布陨石坑,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层,也没有任何生机。

正因为如此,天文学家对月球的起源与演化充满了好奇。月球最初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经历了怎么的地质活动?为什么距离如此近的两个星球,却是天差地别呢?

研究月球的最好办法就是去月球采集样品,然后带回地球,在实验室中进行深入分析。美国在50年前曾先后6次成功登月,12位宇航员在月球上采集了份样品,总重公斤。

年,美国把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岩送了我国一块,重1克。我国科学家切了一半,用其中0.5克月岩做了一系列研究,发表了十几篇科研论文。通过分析这块月岩的成分,我国科学家推测出这是来自于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的月球样品。

到了年,终于轮到我们去月球采样了。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的预选区域登陆,采集了总重1.公斤的月壤和月岩,最终成功带回地球。由于嫦娥五号的登陆地点不同于历次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所以带回的月球样品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备受全球天文学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