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12月的一天,天很冷。

在北京城地安门砖厂长泰炉房。

这里解释下砖厂是地名,可不是生产砖的地方。

在介绍下炉房。

在清代,由于经济需要,银两和制钱(可以理解为国家发行的铜钱)。一般政府收税或者有大额交易用银两,民间零散交易用制钱。也可以通俗理解为大额交易用银两,小额用制钱。

白银

清朝重视制钱,但对白银管理部严格。但是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各地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这里就不采用复杂的金融术语了,你理解为这锭银子在北京可能值10两,到了广东就不一定值几两了。

那么,如果我就要把银子运到广东去用怎么办?

也可以,但是很费劲,必须经炉房熔铸成当地通用的平色标准银后,方可流通。

各地铸造银锭的机构负责当地流通宝银的熔铸,这种机构在南方称“银炉”,在北方叫“炉房”。

不知我解释清楚没有,就是炉房就是熔铸银子的地方。

这样一年,长泰炉房的生意格外的差,尤其是冬天。由于天气太冷,连平日经常来的主顾也很少来了。

这时,这家炉房的掌柜苗济川(苗林)正在长吁短叹:生意这么差可怎么办?

02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念头想闪电划过他的心头:

有个方法!造假!

可能有人问了,银子也能造假?

其实并不难,通常的做法就是在银子中掺些铜、铝。

这样炉房就能得到银子。

有了这个念头,他为自己的“高明”而兴高采烈。

说干就干!

长泰炉房的银炉开始忙碌起来,苗济川把收来的银子,每十两掺入八九钱铜和铝。盖上了假的印记。这样造假的银子就产生了。

其实,这个今天的造假钱很相似。

苗济川不敢在北京花这些银子。但是他有主意。

他有个好朋友,在前门外开了个烟卷铺,这个烟卷铺叫德成烟卷铺,这个人是掌柜的叫吴玉山。

苗济川让吴玉山把银子带到天津永利、德成等钱铺使用,每次都不多带,每次数百两至千余两不等。(每千两给吴玉山运费四元,这些钱铺也有好处)

钱铺

从年3月到7月,吴玉山这么干了十余次。

年8月25日,吴玉山又一次带着再次两银锭乘坐火车准备去天津,这次他不走运,在火车上,被官兵抓住,连同银两一起带回衙门,并将苗济川传讯到案。

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天津,这件事就像一颗陨石落到了池塘里,立即引起不小的风波。

到了年,一场银色风潮爆发。

介绍下天津当时流通的银子的情况:银两成色多为九九二(古人谈的价格,所付的银子,一般都是以“足银”或“纹银”为基准的。由于受到工艺水平的限制,古代的银子,古书上所说的“足银”或“纹银”,其含银量最高也只有93.5%左右,当时已经算成色最高的,于是作为使用银两的标准成色。还有许多银子根本达不到这么高的成色。不同的作坊,加工出来的银子的成色不同,九九二已经很高了)。

如果遇到成色低的银两,在民间就可以通过成色查看来确定银锭的价值。

这次出现的问题,牵扯到了海关。

天津海关

因为银两成色不足,海关为了避免关税损失采取了一个办法:年2月,津海关道发布告示规定,自3月1日起,凡完关税应用足九九二成色、行平化宝银(年废两改元前天津市场通行的一种记帐货币。并无实银。需要现款时,例以重行平五十两的头白锭折合行化五十两零四钱使用。零星用银,则按当天银元行市(即银元一元可换行化数)折成银元使用)两,合关平银(清朝中后期海关所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属于虚银两。清朝时期,中国海关征收进出口税时,原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实际流通的金属银成色、重量、名称互不一致,折算困难,中外商人均感不便。为了统一标准,遂以对外贸易习惯使用的“司马平”(“平”即砝码),又称“广平”,取其一两作为关平两的标准单位。)两交纳;若无九九二足色化宝,则折交行平白宝足银两2钱亦可。如果以现时市面通用低潮宝银完税,则关平银每两者须交行平银两。

很复杂,很难理解是不?通说说就是要交成色好的银子,成色不好就多交。

这下,海关税收不受损失了。但是你不受损失,总的有受损失的呀。

华商和洋商就是受损失那个。

03

华商和洋商不干了,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买单?

于是广东商人采用了41家联名上书的方法。海关不得不于9月28日撤回前谕。

海关规定嗣后仍以行平化宝银两合为关平银两交税。

后来, 天津商务总会(成立于年,北洋时期改组为天津总商会,国民党时期改组为天津市商会,近代简称天津商会)最后同意向各殷实钱商借银万两了结此案。

这件事,还影响了上海、广州、汉口等地的金融市场。

今天所涉及的金融术语很多,希望您能把它化成简单的俗语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