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起源于古海洋中的漂浮物“碳絮”,在“碳絮”的内腔中生成“糖元”,奠定生命基础。人类起源于古海洋中的“四脚蛇”,“四脚蛇”鼻祖。生命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认知和处理系统,欲望则表达了生理冲动。性欲起源于“虐待和受虐”,性促进社会以及社会力等的产生。
关键词:生命欲望性欲能力
1.生命起源
天地辽阔,瀚宇深邃。按照当代主流研究成果,大约多亿年以前,“轰隆”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无数巨大的物质团向宇宙空间弥漫。在万有引力的帮助下,这些物质团从最初始的、最混乱的状态中开始了漫长的自组织过程,爆炸的喧嚣逐渐归于相对的宁静。无数个星系组织起来了,宇宙安静祥和,充满生气,富有秩序。今天人类眼里的宇宙,是当之无愧的最大的组织。人类赖以居住的地球,以及地球赖以安身的太阳系,不过是宇宙里的“自恋狂”和“自大狂”而已。
物质是宇宙的表现形式,仅此而已。我们目前所说的宇宙,是无数个宇宙中的很普通的一个。物质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形制存在。最小最小的物质,社会力给它命名为“懒猴”。“懒猴”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漂亮、懒惰、恬淡、安静、温和。它很容易被吞噬,也很容易产生。“懒猴”是万有引力的根源。关于宇宙塌陷和爆炸的奥秘,以及宇宙是否有兄弟姊妹,留给充满强烈好奇欲的人去探秘揽胜,在这里只是简单地描述寥寥数语,尽量不岔主题。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从前。大约60多亿年前,又是“轰隆”一声巨响,银河系发生了一次爆炸。这次爆炸宣告一个新的星系——太阳系的诞生。又是一番自组织过后,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逐渐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地球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位置。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的节点。而此时,熔浆、烈焰、毒气、海啸、风暴、雷雨在这个我们称呼“地球”的星球上肆无忌惮地咆哮,直到又是好几个亿年的时光流逝,地球才变得安分守己。它慢慢地冷却下来,学会了安静。千呼万唤,此时——地球——这个孕育生命的“子宫”成熟了!从无机物世界向有机物世界转进的临界点来临了!那是大约38亿到40亿年前,生命迹象开始出现在地球上。这些最古老的生命——生命的始尊,靠着它们残留下来的斑斑点点的信息,我们追溯而来。
茫茫宇宙,谁是奇迹?生命当之无愧。一花一草,一猫一狗,都是奇迹的见证。到底谁是造物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大自然。大道至简,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利用各种简单的、巧妙绝伦的、叹为观止的自然科学原理,利用恰当的原料、恰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催产手段,仿佛信手拈来、妙手偶得,好似鬼斧神工、佳作天成,生命被大自然巧妙地制造出来。大自然从来没有处心积虑,刻意为之,却把一个地球打造得繁花似锦、生意盎然。客观地说,人类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智慧总和,不过是大自然智慧宝库的一小部分而已。大自然是个高明的工匠,生命是它的玩具!对大自然而言,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部由无数“小机器”按照自然科学规律合成的天然机器群,是严密的组织和发达的集合。而对于人来说,人体自身其实就是无数个机器串、并联在一起。在这部奇妙的机器组合系统里,有司令部,有传令兵,有通信兵,有雷达兵,有警卫员,有储藏室,有记忆库,有运算器。生命,其实是物质的自组织。生命体征既包含物理表征,如生物电信号、虹吸、吸收、呼吸等等现象,又包含化学表征,如分泌、消化、氧化、发热等等现象。思维、记忆、意识、情感、情绪、欲望全部离不开物质的物理化学基础。换言之,是物质,特别是人类暂时没有搞明白机理的微量物质在生命体里头起到了关键作用。追寻生命密码,探寻生命起源,因此显得十分必要。在暂时不可预期的将来,人类的后代们,一定可以不依赖现有的生命样本而随心所欲地制造出形形色色的生命。
来吧,继续回到久远的洪荒年代。宇宙初开,天地混沌。此时,风萧萧,雨洒洒,雷震震,电闪闪…洪水、潮汐、地震、火山、阳光、月色…生命还没有到来,生命化学蠢蠢欲动。这时候,地球像个研钵,地球物理运动起到了搅动棒的作用,加速了生命化学反应。地球上生气勃勃,一派繁忙。生命跃跃欲试。
各种原始地球物质随着地球不断变冷而生成出来,又在各种地球物理运动的搅合下发生化学反应,如氢气、碳、各种金属和氧气剧烈燃烧,有的化学生成物进一步参与化学反应,生成更稳定的物质。混合着大量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包裹着地球。随着大规模化学反应结束,地球进一步变冷,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大量水滴轻而易举地汇聚成古海洋。如果说地球是生命的子宫,那么古海洋就是生命的摇篮。此时,由于地球运动,例如板块漂移或者海底火山爆发等,仍旧有少量残存的“热碳”不断地从地球深处抛出来,在古海洋中遇水冷却形成“碳絮”,悬浮于水中。也有一部分碳逃过一劫,演化为石墨矿,还有极少量的碳成为幸运儿,以另一种方式幸存下来,这就是磨制后光彩夺目的钻石。所谓“碳絮”,就是一些分子级的管状碳粒。“碳絮”漂浮在海洋中,随波逐流。在“碳絮”的吸附作用下,水分子和水中的二氧化碳被拉扯进了“碳絮”的内腔。包含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碳絮”一旦漂浮到了近海面,这就有了接受日光照射的可能。在光能的刺激下,碳水化合物开始成型,成为最原始的“糖元”……这就是生命的开端。
生命如何起源,一直是人类争论不休的话题。总会有一些古老的残碳和糖分在某个海底深处被找到,成为无可辩驳的证据。其中需要坐实的细节性工作——证实或者推翻,留待伟大的后人来验证。
2.“四脚蛇”鼻祖
人类从哪里来的,将往哪里去?到底先有小鸡,还是先有鸡蛋?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自从学会了思考,上述命题就如同缠绕人类不放的梦魇,不请自来,挥之不去。全人类一代代的思想家竭力辩证着这类命题,但是时至今日却仍旧无法定论,似乎人类注定要为之永远纠结、烦恼下去。不仅遥远的未来人类无法预知,遥远的从前也同样知之不详,人类只能依靠残留的一星半点的信息密码去做思辨性推测和牵强附会的试验验证。人类老祖万年前和后代万年后是如何生活呢?也许只有天知道!真正搞清楚人类的路线图,那些造物主们——女娲、上帝、真主、佛祖们——会答应吗?每当有人试图深究人类的那些遥不可及的过往和未来,总是会有人站出来说教“活在当下好了,想那么多干什么”。这个现实说法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明智选择,但是对于全人类来说无疑是愚蠢的。假如人类不去思想,毫无疑问,今天的我们会和猴子一样在树梢上跳来跳去。有人可能以为,这是要鼓吹唯心论,哦请放心,不是。感谢伟大的思想者,感谢他们的引领!一旦来自外部的奥秘和来自内在的灵感结合起来,当灵感打开奥秘大门的一刹那,必然同时为人类打开开拓与创新的大门。依靠思想的力量,人类不断征服险阻,创建奇迹。
社会力坚信,生命来自古海洋。那种坚持生命来自外星(陨石)的观点是一种诺亚方舟式的浪漫幻想。这是因为人类固有取巧投机的观念,试图逃避苦难和规避风险,渴望庇护、宠幸和救赎。这也是宗教的根源之一。
宇宙间的物质,一类是生命的,一类是非生命的。为什么讲述生命?生命是宇宙奇迹。搞明白了生命奥秘,才能明白知觉;搞明白了知觉,才能明白意识;搞明白了意识,才能明白思考。系统化思考,就是思想。有了思想,人类才能从被动进化过渡到主动发展,自觉维护切身利益,展开争夺、创造、奋斗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活动,人类才有了社会力的萌芽和社会力分化出生产力、权力的契机以及社会力与权力、生产力的逐鹿。思想的萌芽,使人类从动物中逐渐独立出来,区别开来,这是质的飞跃。
在社会力看来,生命不过是更精致的物质组合形式。进一步放言,人类倘若掌握了生命密码,就可以利用物质资源,象大自然一样不受限制地构建生命。生命是物质的。生命信息通过物质的化学和物理形式表达。生命过程即化学物理过程。生命孕育,意味着理化反应开始。生命结束,意味着理化反应终结。意识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物质的理化信息运算、传输,是极为复杂的理化运动。意识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处于其下游的思想、行为的准确程度。
先申明一点,如果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质疑社会力关于人类过去与未来的观点,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因为社会力本身极力鼓吹质疑精神。一切的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人类探索和认知的对象,当然可以质疑。尼采提倡“重估一切价值”,其实质就是质疑精神的宽泛化。社会力认为,先有鸡蛋后有小鸡。社会力坚信,龙崇拜和蛇恐惧来自遥远的海洋记忆,是深深地烙印在人类基因中的“疼痛”记忆。人类的鼻祖,是孱弱的可怜兮兮的“四脚蛇”。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您了解了体型上差异巨大的河马、鲸鱼和海豚却居然是近亲的话。
古海洋是弱肉强食的“江湖”,盛行丛林法则,霸道就是王道。那时候,天下绝对属于孔武有力者。可怜的“四脚蛇”鼻祖只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大恐龙,远远地用莫名崇拜甚至夹带着压抑和忧郁的眼神看着大恐龙——那些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嗜血大家伙在卖力地表演。可以想象,人类的鼻祖多么渴望力量,多么渴望逃离海洋。
对于世代居住在海洋的动物们来说,任何敢于脱离海洋的举动无疑就是英雄壮举。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海洋生物纷纷登陆,开始适应崭新的陆地生存方式。和那些不甘心在风浪里过一辈子平庸生活的动物鼻祖们一样,人类的鼻祖也开始了伟大的尝试。也许因为海洋里动物太多太拥挤引发躁动,也许因为海洋温度变得不再舒适,也许海洋盐分变化诱发不适,也许因为躲避猎杀……第一只无名的“四脚蛇”由于某个原因偶然跳上了海岸。这一跳,是划时代的一跳,是任何体育竞技上的一跳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一跳。也许这一跳的结局不会那么美妙,也许那只无名“四脚蛇”由于恐慌,又迅速溜回海水里,或者它无力回归海洋,悲壮地死在了海岸上。但是这个无名“四脚蛇”完全可以骄傲地宣称:“虽然我只是跳了一小步,族群却跳了一大步”。当“一跳”从个体行为渐渐演变成群体行为,又渐渐演变成群体习惯,再渐渐演变为簇群习俗,并在族群里世代沿袭传承下去,这就为“四脚蛇”上岸生存奠定了基础。变化是极其缓慢的。这一切需要的仅仅只是时间,时间有耐心成就一切。于是,它们呆在水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呆在岸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终于,它们从海生转变为陆生,不再回到水里。这就是进化!
“四脚蛇”艰难的陆上迁徙跋涉之旅开始后,一路上不断分化出不同的种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种属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而命运也千差万别,有的发达了繁荣了,有的衰落了灭绝了。那些灭绝了的,甚至可能连化石都没能留下一块,就那样消失在漫漫时空里,不在了,不再了。属于我们人类祖先的那一支在非洲海岸踯躅、逗留了很久,无法想象它们到底靠什么熬过了史前极其严酷、寒冷的漫长时光。直到有一天,这中间的一个小小的分支终于可以称做“人”,总算熬出头了。从海洋到湿地,再到森林、平原——海洋、湿地、树丫、岩洞,都是人类曾经的家园。在这漫长的过程里,人类和自己的亲戚们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人类最近的亲戚——同属灵长类的猿猴和猩猩,依然处在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连用“火”的技能都没有掌握。而人类的富人们,已经住进了迪拜、纽约和深圳的摩天大楼,拥有了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宇航员更领先住进了宇宙飞船。这是祖先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后世成就。
摆脱了猴子那样的尾巴,拥有了秦始皇所没有的电子通讯工具,那么社会力大胆预言——也许0年之后,未来女性将不用饱受怀孕之苦,人类的婴儿将全部来自社会化的育儿工厂,血缘关系将变得毫无意义,即意味着家庭会全面瓦解,社会模式也将和现在大大不同。这难道不可能变成事实吗?!
3.百欲人生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欲望都市。欲望带来诱惑,带来野心,带来刺激,带来挑战与追求。一方面,人们不能不切实感受到欲望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身体内;另一方面,苦于缺少研究它的工具和方法,欲望是那样的不可捉摸。什么是欲望呢?下面摘录两位网友的看法:
网友甲——欲望是人性的表现,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还包括很多。所以,研究人性也就研究了欲望,研究欲望需要融会贯通,而不能孤立的研究欲望。
网友乙——欲望是无穷无尽和经久不息的。不管什么欲望,都要有度。按佛家说法,天堂地狱,皆生于念。
无疑,这两位网友回答得都还不错,他们从不同角度接近了正确的答案。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有必要通过这一节全面阐述欲望。毋庸置疑,欲望来自本能,它无须修饰和遮掩,也无从修饰与遮掩。它象涌动在体内的暗流,随时有可能迸发出来,催生一个个行为,酿成一个个事件。欲望是生命在涌动,体现了生命本真的状态,它是机体对外部世界宣示活力的自然而然的态度,因而也是真实的态度。它是生命的属性,印证了生命的轨迹。生命的属性,简称生性。生性主要表现生物属性。人类的生性,包含四个不同角度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质属性,由以有机物质为主体的质器构造而成,包括了活性、代谢、免疫等。第二个层面为自然属性,即先天形成的属性,除了欲望,还有自由、生长、终结等。生命还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带有显著的时代色彩,与时代发展同步,如中国在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成为生命的社会属性。当代人类社会则在互联网浪潮和跨地区合作等因素推动下,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公平、正义、民主、平等正成为全人类公认的社会属性,许多高尚而热爱生命的人们在努力传播、践行和维护它。生命还具有精神属性,即人性。人性主要表现人类的精神属性,是人类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的产物,是人类长期发展所积淀的对待人、社会、自然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人性区别于兽性、牲性、神性,是这三者之和,即人性=兽性+牲性+神性。“兽性-牲性-神性”是一个三级跳的涅槃形制,涉及“猎场、祭台、神坛”的情景模式。简单来说,兽性倡导“为我牺牲,奉献你的一切”,牲性倡导“为你牺牲,奉献我的一切”,神性则倡导“为你我牺牲,奉献神的一切”。在以“神”为宗教核心的神学殿堂前下跪的人们中,西方人普遍于反省,在忏悔里获得了忧患意识,东方人普遍于袒护,在侥幸里求得了养患意识,这是拿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做比较时的一个不可被忽视的点。
变是一切存在的价值所系欲望五花八门。有些欲望表现阴暗、猥琐;有些欲望又很阳光、高雅。有些欲望象幽灵蛰伏于生性深处,使之蒙尘;有些欲望象天使行走在生性巅峰,为它增辉。似乎有一座巨大的堆满了各式各样欲望的仓储就藏匿在我们的体内,随时对外敞开供应这些欲望,直至生命终结。
那么,人类到底拥有多少欲望?让我们来做个统计吧——私欲、公欲、情欲、爱欲、恨欲、兽欲、性欲、色欲、声欲、奢欲、俭欲、美欲、食欲、淫欲、利欲、物欲、财欲,贪欲、表现欲、控制欲、支配欲、占有欲、功名欲、英雄欲、嫉妒欲、攀比欲、猎奇欲、猎艳欲、求同欲、求异欲、求新欲、求精欲,求知欲、探索欲、创作欲、模仿欲、权力欲、冒险欲、挑战欲、避险欲、悦耳欲、眼福欲、从众欲、竞争欲、平安欲、喜乐欲、省能欲、诡谲欲、狠毒欲、戒备欲、征服欲、统治欲、战胜欲、贬低欲、褒扬欲、怜悯欲、雅趣欲、无趣欲、淡漠欲、热情欲、合群欲、孤独欲、喧闹欲、静处欲、参与欲、跟从欲、莫名欲、建设欲、破坏欲、憎恶欲、自我欲、自大欲、自卑欲、自强欲、自尊欲、自恋欲、自怜欲、自闭欲、勤奋欲、懒惰欲、积极欲、消沉欲、拖沓欲、凌弱欲、虐待欲、持强欲、贪玩欲、无欲、极欲、怪癖欲、隐私欲、虚张欲、恶作欲,善行欲、疑惧欲、报复欲、报恩欲、忧愁欲、焦虑欲、恬淡欲、富贵欲、恒痴欲、担纲欲、妄想欲、交际(交往)欲、享受(享乐)欲、健康欲、子嗣欲、求生欲、长生欲。
好一个百欲人生。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无法对欲望给予定量研究,只能笼统地定性研究它。中国人把欲望从烈度上称之欲火,从广度上称之欲海,从深度上称之欲壑,用文字形象地揭示欲望的特性,但却无法定量它。从上面可以看到,有一些欲望表现出对立关系,例如善行欲和恶作欲。有一些欲望表现出递进关系,例如自尊欲和自恋欲。还有一些欲望表现出从属关系,如长生欲和健康欲。这些正是生命高品质的细分。
人的一生中,0~10岁,最大的欲望是吃(食欲);10~20岁,最大的欲望是玩(贪玩欲);20~30岁,最大的欲望是性(性欲);30~40岁,最大的欲望是财(物欲);40~50岁,最大的欲望是成功(功名欲);50~60岁,最大的欲望是安心(恬淡欲);60~70岁,最大的欲望是天伦之乐(子嗣欲);70~80岁,最大的欲望是健康长寿(健康欲、长生欲);80~90岁以上,欲望将变得一无所求(无欲)。之所以欲望呈现上述特点,是由于欲望在人的生命周期里与人的生长、发育、代谢、生育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性欲,它带来成长的烦恼,每个人都会经历性欲带来的特别体验——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无法确定具体从哪一天起,伴随着生理特征变化,如男生遗精,女生初潮等,开始变得渴望异性,等等。这是性激素催熟性征,同时也在体内种下了性欲。
那么,到底什么是欲望呢?欲望,是生理冲动,是生命本能地表达机体的饥渴,如渴望抚慰、奖励、补给、安全、快感、充足。具体地讲,是生理器官(包括内分泌器官)在进行生理履职,通过各种腺体分泌物促进生理功能的实现,同时诱发欲望发生,并在欲望的刺激下维护生理健康。准确地讲,分泌是器官健康、成熟的标志,不仅内分泌器官,其它如眼、耳、口、鼻、皮肤等,都能够提供分泌活动,并按岗位分工刺激欲望的形成。欲望,是生理上的“饥渴”,是生理功能运行的副产品之一,是分泌物质刺激的结果。欲望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红绿灯和城市交通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性欲,一个健康成人既可以通过自身滋生性欲,也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如异性体味(含性激素),或者服用催情药物诱发性欲。一旦生理强行改变导致性激素失调,那么也将引起性欲异常,发生性错位,如中国古代太监、泰国现代人妖便是例子。各种激素、消化液(唾液)、汗液(耳屎)等,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各安本分,既是生理功能健康的标志物,同时也是欲望实现的物质基层。欲望的实现,或者说满足,本能的目的是维系生命系统正常运转,保障生命安全,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对生命的抚慰、奖励和鼓励。
然而,人们很容易将欲望和愿望混为一谈。欲望源自生性,是自然属性与生理产物,各个器官都可以催生欲望。而愿望来自思维、意识,是脑器官独有的产物。欲望具有物质基础,属于生命化学范畴。愿望具有逻辑基础,属于生命物理范畴。维持健康的生命系统,不仅需要外源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吸收、分解、输送,同时需要人体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一步深加工,合成出有利于维系生命体的新物质。这些合成物质中包含刺激欲望形成的物质,一般它们数量很少,甚至微乎其微,却起得了杠杆的放大效果,能够毫不费力地撬动欲望。
欲望机制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里,我们先要简述一下“人类行为”。人类要维持生命、生存、生产、生活,需要发生各种行为,既包括个体行为,如吃穿住行、性交、繁衍后代等,也包括群体行为,如社交、集会、战争、体育竞赛等。就个体而言,任何行为——无论它多么复杂,或者简单,实际上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即行为是动作的组合。一个健康、正常的成年人,动作基本上、大体上应该是受控的。这个控制,靠的就是冲动,即正常情况下,冲动是动作的阀门。打开“冲动”阀门,动作就发送出来。也有相当一部分动作,如服用酒精、毒品等兴奋剂、麻醉剂、致幻剂,或者身体疾病、残疾,例如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等,这些情况下发生的动作,显然是不可控的。还有一类,如精神上突然发生重大挫折,肉体上突然遭受生理极限痛苦,也可能导致动作失控。因而,冲动既脆弱,又珍贵。人类需要有价值的冲动,以期减少误动作,以免造成行为浪费甚至酿成灾难。精准的动作,有效的动作,是行为高效的前提。人类热爱和发展体育运动,甚至很多动物(如猫科动物)本能地开展动作训练,反过来刺激和强化“冲动”的形成。
冲动具有三个途径,即理性途径、感性途径、欲望途径,对应理性冲动、感性冲动、欲望冲动。这好比高速公路有三条车道,任何一条车道都可以驶往终点,也可以中途变道(反复变道)到达终点。我们表述如下:
不变道三个途径
欲望途径终点(动作)欲望0
感性途径终点(动作)感性0
理性途径终点(动作)理性0
简单变道六个途径
欲望途径-惯性-感性途径终点(动作)欲望1
欲望途径-抗性-理性途径终点(动作)欲望2
感性途径-率性-欲望途径终点(动作)感性1
感性途径-悟性-理性途径终点(动作)感性2
理性途径-知性-欲望途径终点(动作)理性1
理性途径-灵性-感性途径终点(动作)理性2
复杂途径
在理性途径、感性途径、欲望途径之间反复变道、穿插,最终仍然以某个冲动来发出动作。
发生动作的9个基本途径如下:
欲望0
欲望1冲动动作行为事件
欲望2
感性0
感性1冲动动作行为事件
感性2
理性0
理性1冲动动作行为事件
理性2
上述,欲望到达动作有如下3个基本途径:在人体自然特性下,欲望从蛰伏转向活跃,并经过冲动、释放动作(欲望0),如手淫;欲望处于苏醒状态,并在外部场景刺激下,快速活跃,冲动并释放动作(欲望1),如偷情;欲望通过思维分析,经过人格(愿望)包装、束缚或者放纵,经过意志(信念)权衡,放大或者缩小风险,确定目标(利益),形成动机,发送冲动(欲望2),如中老年夫妻规律性的性行为。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认知与处理系统。冲动则是生命对身体内、外部环境进行监测与适应的“路由器”。冲动分为三大类,其中欲望冲动和感性冲动是先天的、本能的、主动的。理性冲动是后天的、非本能的、被动的。不过,“先天、本能、主动”和“后天、非本能、被动”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类漫长的生命接力过程中,冲动的积极因子被保留了下来,消极因子则被淘汰掉了。并且,由于天赋造就的个体差异,或者后天的教育与训练的差别,足够使得某些人能够在理性冲动上具有一定的先天的、本能的、主动的优势。反之,先天缺陷或者后天生存环境残酷压制也足以消磨欲望冲动和感性冲动的锋芒。
由欲望诱发的冲动称为欲望冲动。文学作品《少年怀特之烦恼》描述了欲望(性欲)冲动下的青春懵懂期现象,恐怕任何成年人至死都不会忘记自己最初的性欲冲动下的那些青涩故事。人类拥有如此之多的欲望,应该说,每一个欲望都有机会发出冲动,引发动作和行为。而实际上,欲望冲动能否发送,跟欲望的强烈程度以及客观环境的制约机制密切相关。能够发送出来的欲望冲动,称为显性冲动,否则称为隐形冲动。所谓“野心”,即内在的不可阻遏的强烈渴望和追求,通常指对于名利、财富、异性、或者事业的疯狂追逐,实际上“野心”是强烈的欲望冲动的别称。正是大大小小的“野心”,把人们送上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高度。检验“野心”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实现“野心”的手段是否正义。“野心”有助于完成一些实现起来难度巨大的事务。
由感知觉诱发的冲动,称为感性冲动。在感觉器官的帮助下,人体采集身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形成感知觉并促成冲动,这就是感性冲动。感性冲动,是一种下意识(潜意识)的本能。例如,某人突然感觉腹痛,很自然地拿手捂住腹部,同时嘴巴里倒抽一口凉气,这就是感性冲动发生作用。人类在漫长进化的恶劣生存环境里,感性冲动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类依赖它规避风险,完成自卫、逃生、应急等高难度的任务。它促使人类更机警,更敏锐,更灵活。现代军事和体育的基础训练活动,实质上是对感性冲动的强化练习。
由逻辑思维诱发的冲动,称为理性冲动。在欲望、感知觉对大脑的刺激作用下、或者脑组织自发作用下产生的回忆、联想、推理、归纳等活动并直接促成行为的发生,这就是理性冲动。理性冲动有利于完成计划性强的事务。人们通过与外部世界互动,逐步建立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观念、理念、信念、信条、理想、梦想、看法、念头、闪念、灵感甚至幻想、白日梦等。这些思想、白日梦,等等,积淀于人的脑海,或者从脑海里飘过,它们是人类行为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理性冲动的动力站。
如果说欲望冲动是一种机体自发的行为主动机制,那么感性冲动是一种外部触发的行为被动机制,而理性冲动则是一种大脑自制的行为预期机制。它们通过单一或者联合途径,把动作释放出来。一连串的动作,构成行为。行为主体可以是一个人,叫作个人行为。也可以是一群人,叫作群体行为。还可以是一个组织,叫作组织行为,如社会组织行为、政府组织行为、国家组织行为。降低行为风险和成本,减少行为失误和失败,提高行为效率和效益,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多行有效行为,减少无效行为,意味着提高了生命质量。
以行为作为主要要素的人物关系,就是事件。事件,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每天,人类上演大量事件,除了少量的一些新闻事件之外,更多的则是重复事件。所有这些事件,要么是有效事件,要么是无效事件。人们需要的是有效事件。对人们而言,有效事件比有效行为层级更高,实施起来难度更大。实施有效事件,通常需要提前策划,评估风险和胜算,形成预想或者进一步形成预案。这就是预期。人生,实质是一场可预期的活动。
那么,什么是冲动?信息素(激素)的浓度或者信号的强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促使机体做出动作反应,即冲动。冲动发送后,动作随即发出。通常情况下,意志和挫折对动作的可靠性起到正负相关作用。
4.性欲和性
毋容置疑,生物深刻地改善了地球环境,反过来,地球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生物生存。从无细胞到有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生命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完善。这是为什么,是什么促使生物进化?答案在于生物活性。
扩张性是生物活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入侵和侵占则是生物扩张最直接的手段。占有欲是生物最原始、最古老的欲望,入侵和侵占是生物本能。从根本上说,这是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决定的,物质扩散、交换(含化学反应)、沉淀、电离等是自然世界普遍的自然现象,生物正是巧妙地藉此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更优的生存方式、更好的生存机会和更稳定的生存状态。在大自然原始、野性的条件下,空间和资源相对有限,这给生物扩张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挑战。许多物种在漫长的进化中被迫学会了积极向外拓展空间和发掘利用资源,如动物迁徙、人类航天,这是生物扩张行为的表现。
生物扩张,既有质量上的,也有数量上的。质量上的扩张,包括生物器质上的进化,如基因改良和器官强化,这是生物内在的从本质上对外部环境的长期适应。假设有一群人,被随机分成2组,一组人在地球环境下繁衍生息,另一组人在航天器上繁衍生息,那么一万年后,他们的后代肯定分道扬镳为不同的人。这就是生物质量上的长期适应。除了内在的长期的适应,生物还有外在的短期的适应,这就是学习、模仿、创造等能力的提高以及克服、忍耐等意志的磨砺与锤炼,包括生物谋生本领的加强,如捕食和逃生本领,甚至包括习性、习惯的改变等。数量上的扩张,则反映了物种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的强弱。有一些物种,繁殖能力很强,存活能力很差;也有一些物种,繁殖能力很差,存活能力很强。当然还有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双强或者双弱的物种,前者如美洲河狸,繁殖力强,扩张迅速,后者如长江白鳍豚,濒临灭绝。
存活能力首先包含生存能力。蝼蚁偷生,体现了生命的顽强,这就是生存能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大自然对每一个生命的恳请,也是每一个生命应有的义务。不论宏大的还是卑微的,每一个生命必须充分燃烧和尽情舞蹈,从虫的角度,叫做“春蚕到死丝方尽”,从人的角度,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生命的真谛。花花世界,任谁来一趟都不容易,无论发自本能还是发自意识,都必须好好地拥有和珍惜。然而,仍然有人并没有领悟到生命的崇高意义,堕落、沉沦、自暴自弃的人不在少数,反之生活在人类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如蛇、蛙、蝉、蚁,在生存顽强程度上值得人类尊重和学习。
存活能力其次包含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包括对资源和相关环境的占有率、利用率、加工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等。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的。生产创造价值,创造维系生命的物质、精神必需品。任何物种,都离不开生产,吸收、吞食、采食、捕食、筑巢是最基础的生产环节。生产的复合,称为劳动。研究表明,劳动并不是人类的专利。不能简单地用“本能”来诋毁其它物种的进化成就和劳动成绩。很多物种学会了劳动,并通过劳动分工与合作,或者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运用,优化了它们的生活。中国中部地区有一种大头黑蚂蚁,剖开其巢穴,可以见到黑蚂蚁蓄养着一种无名的能够分泌淡黄色浆汁的小昆虫。黑蚂蚁通过摩擦小昆虫的尾部,刺激小昆虫分泌出浆汁,然后黑蚂蚁享用这种浆汁。这种卑微小虫的生产能力使人强烈震撼,这种劳动跟人类饲养奶牛有区别吗?!
跟生产能力正好相反的,是破坏能力。应该说,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生产环境、生产原材料破坏和消耗的过程。一般来讲,破坏能力跟生产能力成正比,生产能力越强,破坏能力也越强。这是一把锋利的双面刃。许多物种在长期的生存进化中,有意无意地避免竭泽而渔、赶尽杀绝的野蛮生产作业,从而把对资源的破坏降至最低,如食蚁兽、蜜蜂等。如此,一个持续的、和谐的、多赢的生态圈便可以建立起来,长期受益得以保障。人类进程中,发展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和多种多样的文明体系。各民族和文明在碰撞中,或者融合了妥协的民族和文明,或者毁灭了失败的民族和文明,这正是破坏能力的作用。
存活能力最后包括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存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活着,必须活出自由自在,活出幸福感,活出精彩。当人类理智地观察动物们,我们可以看到非洲幼狮在一起嬉戏,做游戏,甚至在成年狮子有意识地指导下练习捕猎;我们看到,鳄鱼的爱情故事充满温馨浪漫;我们看到,秋沙鸭的交配前戏引来鸳鸯偷窥,并在发现被偷窥后表现出明显的“害羞”一面;我们看到,公鸡在母鸡面前表现出的那份担当,那份体贴关心,那份绅士风度和母鸡的那份十足的幸福感;我们还看到,斑马爸爸在小斑马失去母亲后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养育义务。可以说,所有物种,都有自己生活的范畴和意义。生活,不单是人类独有的。要特别强调的是,是所有物种共同生活在这地球家园上,唯一不同的是生活的气息有浓有淡,生活的印记有粗有细而已。
在物种进化中,不同的物种之间,甚至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自身或者外部的差异和限制,可能导致生命权利、生存权利、生产权利、生活权利差异化,发展进程也不相同,如发展在生命阶段的物种如病毒,发展在生存阶段物种如鱼类,发展在生产阶段如鼠类,发展在生活阶段如人类。动物的筑巢行为是明显的生活标志。
多样性是生物活性又一个重要表现。在相对固定的受限的空间和资源范围内,物种之间、生物之间不得不形成竞争态势,或者依存关系。对于物种来说,这就是生态。而对于生物来说,这就是社会。一个地区物种越丰富,生态越发达,物种越单一,生态越脆弱。稳定的生态环境下,物种之间构成成熟的生物链或者食物链关系,直到外来物种发起新一轮“入侵和侵占”。通过生物多样性来遏制生物扩张性,或者通过生物扩张性来牵制生物多样性,这就是大自然的手法。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表达了生态系统整体的生存能力。栖息地的破坏,将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和质量,或者迫使种群改变生活习性,或者逼迫种群外迁,或者招致种群消亡,酿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与灾难。偌大的地球,在气候、地缘、海拔等的影响下,经过千百万年的积淀,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稳定的生态圈。这些生态圈,一旦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和侵占”的袭扰,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今天的人类,足迹已经踏遍全世界,对于那些生态圈来说,我们人类才是最凶恶的“外来生物”,是破坏生态的魁首和元凶。人类必须收敛狂妄自大的心态,破除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人类观,把总人口减下来,把大部分家园退还给其它物种,让所有生命共享地球。这么做,也是为人类生存筑下长久的牢固的生态屏障。
生殖和繁殖是生物活性最为重要的表现。有了生殖和繁殖,生命得以绵绵不断、生生不息。生物最重要的使命,是享受生命的过程,包括生命的诞生、绽放、凋零一系列过程。事实上,无论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生命之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如人类,疾病、饥饿、贫穷、战争的困扰依然存在。公平地讲,对于许多生命个体来说,与其说是为了享受生命之乐而来,倒不如说是为了承受生命之重而来,那顽强,那挣扎,那抗争,那煎熬,那坚韧不拔,那不愿噤声的呐喊,那不肯熄灭的生命之火……所有欲望中,最崇高的欲望——求生欲,这就是。人类的所有欲望中,和社会力最密切相关的是求生欲。求生欲是生命的火炬,也是社会力的源泉。所有求生行为,即使为求生而背叛,或屈服,必须给予充分理解。例如饲养与驯化,实际上就是被饲养与驯化动物的求生。人类必须尽可能地尊重、理解被饲养和驯化的动物们。有一个社会病,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本质上也属于驯化。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性欲和性,正是从占有欲和占有活动中分裂、分化、细化出来的。而占有欲,则是从求生欲细分出来的。入侵同类,或者标榜武力,或者发泄压力,或者伺机侵占,以期更加方便快捷地夺占更多的生存资源和机会——并从入侵同类而获得安全感、成就感、满足感、快感等复合体验,成为驯化过程;而另一方面,被侵者在被侵的过程中,创建了适应机制,经过不断妥协与和谐,逐渐争取到自身的特殊的复合体验,成为被驯化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虐待”和“受虐”,“强迫”和“被迫”,经过漫长进化,进而演变成为一种崭新的“需要”和“被需要”之间的特殊的联盟。这是斯德哥尔摩效应的根源。这种特殊的占有欲渐渐固定下来,自立门户,成为性欲。可以说,性欲是社会力的纽带。
性是从无性“畸变”发展来的。性欲和性的产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无性到有性是一个伟大的跨越,是一种了不起的另类。在遥远的生命发萌时代,无性生殖作为唯一的生殖方式而存在,并不断地完善、成熟。怎么看待无性生殖?它是一种“自虐”行为,是生命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是生命对于自身储备的过多的物质资源的减仓,是生命对于求生欲过激反应的表现。那个时期,生物多样性严重不足,物种单一,无法制衡生物扩张性的膨胀,直接导致单一物种过度繁荣,数量爆炸。生物个体之间由于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受限带来彼此之间的摩擦、竞争,随着摩擦、竞争不断加剧,压力也不断积累。在那样原始的状态下,单靠“自虐”已经不能满足压力的释放。那么,释放压力的新渠道又是什么呢?当然没有现代人类通过旅游、购物、谈心、听音乐那样时髦的方式来舒缓压力。在“自虐”之后,新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是虐待同类。一些强壮个体把压力发泄在弱小个体身上,通过“凌辱和霸占”,强壮个体得到了满足。那么弱小个体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保护。强壮个体在实施虐待中,逐渐圈定了固定的受虐对象,并学会了对受虐者予以标记,作为不容其它强壮个体染指的信物,标榜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对于弱小个体,接受熟知的固定的施虐者的虐待所造成的伤害和压力,比接受不同的施虐者的虐待所遭受的伤害和压力要轻一些,因而间接地得到了保护。在进化中,一轮轮的强壮个体和弱小个体之间接力发展出一套渐趋完善的“社会规则”,这种“社会规则”在群体社会中并不因为某个单个个体死亡而消亡,而是得到了约束、导向、延续、继承、传递。这是性道德的雏形。同时,在进化中,强壮个体的“自虐”行为慢慢退化,也就是生殖功能慢慢退化,而标记物却得到不断发展、强化,渐渐固定下来,成为“精子”一类的东西。强壮个体成为了“虐待”一族。弱小个体的“自虐”生殖功能也慢慢退化,随之“受虐”功能却得到了强化、发展,弱小个体成为了“受虐”一族,在被迫接受标记物后,渐渐从生理上包容、接纳了标记物,自身也最终发展出了完善的新的生殖模式。
必然中的偶然那么,强壮个体和弱小个体之间是发展同性恋关系吗?回答“不是”。但无疑为同性恋行为找到了原始的依据。强壮个体和弱小个体之间存在鸡奸行为吗?回答“没有”。只是有点象,不过它们还没有发展出性器官。弱小个体是性奴吗?回答“不是”。弱小个体依然是自由的个体。为什么提出这三个问题,这是为了帮助理解,因为它们依旧处在无性生殖阶段。不过,性的萌芽却出现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可以这么说,性起源于暴力,是抗争与妥协的结果,也是斗争与和谐的过程。强壮个体把自己的紧张、不安发泄在弱小个体身上,从凌辱、玩弄弱小个体中得到满足,而不是掠夺弱小个体的财产如食物、领地等,而弱小个体在受虐中,建立起对施虐者的复杂情感并得到满足,这种奇特的占有欲望和被占有欲望成为性欲的起源。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性欲不断强化,逐渐成熟,完善了难以忘怀的愉悦的快感,并渐渐地获得了专门的器官(如有的物种后腿退化为性器官)来满足快感和专门的物质来开启这种欲望,甚至发展出高潮、性爱和性享受,有的物种进一步发展到运用意识去分辨和使用意志来克制它。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以性为目的的占有活动中,胜利者(强壮个体)和屈服者(弱小个体)在漫长的岁月里分别获得了不同的性体验,完善了不同的性器官和合作的性交方法,并在岁月的日积月累中给予“性”更多的使命,分化出雌雄、公母等不同的生殖角色,成为生命繁衍新方式的基础——从“自虐”(无性生殖)到“虐待和受虐”(有性生殖)。在以性为目的的占有活动中,通过赤裸裸的占有(霸占),或者自组织(恋爱),或者组织(鸳鸯成对和人类家庭),甚至人类制定了婚姻法——如此种种性(交配)的同盟,同时完成了生育的大事。而对于人类等高等物种来说,仅仅生殖是不够的,还需要抚育和优育。这是残酷的本能和性爱的标记。很多物种开展了这项工作,人类一概称之为本能。而人类自己更是遥遥领先其他物种,在优生优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多。
性暴力在生物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人类反感,还是不得不说,强奸在大自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甚至鸡奸、兽奸等反常现象也时不时发生。性暴力的证据比比皆是。尤其疯狂的黑寡妇,更是臭名远播。幸运的是,许多物种,正在不断地从性暴力中探索得到文明的成果,品尝到了爱情和恋爱的甜蜜芬芳。恋爱、爱情是从性暴力发展、畸变而来的文明的果实,只有少数物种品尝到爱情的芬芳。从这个角度看,恋爱反而是一场“性变态”。对于人类、鸳鸯等等物种来说,性暴力遭到了遏制和唾弃,性爱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性交得到了体贴和照顾。人类将会更理性、科学地看到性和性欲,同性恋行为也将渐渐地得到体谅和包容。可以想象,未来人类可以不依赖子宫而开展大规模社会化造人。彼时,性爱只有单纯享乐的目的,人类的社会模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前面讲到,性源自暴力,是暴力的产物。需要说明的是,性源自暴力和性暴力是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性暴力包括性交强迫、性别歧视、性侮辱、性冷漠、性虐待等,是文明的敌人。那么,性的贡献在哪里?正是性和繁殖(生育)不断结合,赢来了从无性到有性的转折,为生命多姿多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有了性,性行为中的法则,即正真的性道德开始萌芽,并不断地发展。性道德作为一个良好的“软件”,成为制约性暴力的首选工具。性行为的发生,以及与性密切相关的生育和养育,密切了个体之间的交往。这种基于性的个体之间不断发生联系,形成性交纽带和亲缘纽带,刺激家族或者更大的部落,甚至种群建立并稳定下来,形成一个社会。这样,家族、部落、种群从性道德向更广泛的社交道德、亲子伦理道德拓展延伸,最终更复杂、更庞大的道德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反过来,在道德体系的指导下,个体之间开始了更加紧密的规范的快捷的交往,个体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程度不断加深,促使个体之间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性交向社交,并向更多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如展开生产合作、生活互惠等等,个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发展到不同的物种之间能够建立起亲密合作的共生关系。可以说,性起源于暴力是自然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具有两大贡献——促成了生殖转型和社会成形。
社会成形之后,社会道德、社会成员共同完成社会功能。动物社会有动物社会的道德体系。举例来说,一个猴群就是一个家族社会,它的道德是显而易见的,猴群中的个体成员和其道德共同完成它的社会功能,如保卫领地、觅食、选择新猴王等。在这里,我们优先关心的是人类社会本身。在最初的人类社会结成之后,社会功能同样由群体中的个体成员和他们的道德一起来完成。当这个原始的道德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时侯,道德必须往前进一步发展。当原始道德发展受阻,不能满足社会功能的时候,将带来焦虑和危机感,人类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同时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外部广大的自然界,那些看似神通广大的、不受任何制约的事物得到了人类充分的注意,原始崇拜这时出现了。人类开始崇拜某些能力超过自身的自然事物,比如狂放不羁的流水,自由翱翔的飞鸟,大放光明的太阳、星月等等。原始崇拜的对象具有人类不可逾越的超能力。因为认知、技术有限等原因,人类羡慕并试图获得或者揭示超能力现象失败以后,认为超能力背后有某种更强大的神秘力量在支配。人类认定那是超自然的力量,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左右现实世界,神秘莫测,这就是宗教的动机。当原始崇拜受阻,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时候,原始宗教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原始道德、原始崇拜、原始宗教分别代表了人—自然—超自然三个不同的方向,表明人类拥有丰富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原始道德表现了人类对于自身力量的认识、肯定和人文主义精神,原始崇拜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追逐和现实主义精神,原始宗教表现了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敬畏和浪漫主义精神。正是源远流长的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人类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从遥远过去迈向遥远未来。原始道德得到人类忠实地执行,人类小心谨慎地规范、发展它,这就为原始部落壮大提供了可靠的“社交准则”,原始社交行为开始标准化,人格(品质)开始塑造,从无德到有德的临界点出现了。原始崇拜获得人类激情地响应,人类千方百计地刻画、模仿它,这为原始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从无知到有知的临界点出现了。原始宗教得到人类虔诚地拥戴,人类竭尽全力地赞扬、维护它,这为原始精神追求和积淀提供了原动力,为人类精神靠泊找到了归宿和庇护所,从无畏到有畏的临界点出现了。可以说,宗教是人类精神残疾的拐杖,也是人和兽的分水岭。
当原始道德、原始崇拜、原始宗教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一种综合能力——社会力——人类改善社会的能力——便萌芽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地球上的大多数人们还没有认识“社会力”这个和人类最亲密的概念。社会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社会组织力、社会创造力、社会爆发力。举例来说,创造力包含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等,思考能力又包括质疑、反思、批判。当原始道德、原始崇拜、原始宗教不足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当社会发展出现停滞、退步、恶化甚至面临崩溃的时候,当原始人群体需要重大抉择的时候,综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社会力——得到人类的运用。奇怪的是,人类千百万年以来不断运用社会力的同时,却好像对社会力视而不见,从来没有系统地认识它。它似乎时睡时醒,似乎无影无踪,又似乎大者隐隐。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社会力很快有了两个“儿子”。
社会力产生之后,人类得到大发展,足迹遍布五大洲。随之人类必须优先解决吃饭问题,生产必须发展。社会力的第一个“儿子”——生产力首先从社会力中分化出来,一个先进的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来临,茹毛饮血、漂泊不定的苦日子逐渐淡出了人类历史。当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生产力因为生产工具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增长以及劳动者体能增强而获得空前发展,导致公共利益——劳动果实开始有那么一点点富余,这就需要分配。于是社会力的第二个“儿子”——权力便产生了。在那个非常遥远的时代,权力的概念是本真的和唯美的——改善公共利益分配的能力,它包括无私、高尚、责任、担当、勇敢、奉献、规划、协调、带领、关怀等一系列美好的词汇,绝对没有现代权力容易感染上的控制、暴力、贪欲、自利等等。谁有这个能力,谁这个能力最大,他(她)必然拥有这个权力——把公共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今天,我们只能在现代家庭中,隐约追寻到一点点最初的“权力”的美好的影子。
权力变异是俘虏造成的,是俘虏的复仇(报复)。人类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暴力史,这是必须客观承认的。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是家常便饭。战争的结局,意味着失败者的迁徙退避,间接促进了人类空间的拓展扩大。有战争就有俘虏,那么如何解决战争中的俘虏呢?在旧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之前,食俘是一种普遍行为,俘虏是战利品,也是食材,一旦被俘就成为胜利者的盘中餐,无法存活。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食物有一定保障,食俘现象减少,杀俘是普遍现象。此时俘虏成为泄愤施虐的对象,同样必死无疑。到了新石器时期,生产开始出现积余,俘虏可以打造成会说话的工具,蓄俘现象开始出现。这就是奴隶的前身。带着深刻仇恨的奴隶,由于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对胜利一方低声下气、奴颜媚骨。正是奴隶的狡猾和故意,对胜利一方的成员采用了务实的差别化的“势利眼”态度,对于那些惹不起的成员,即有权力的成员百依百顺,而对于那些好惹的成员稍显怠慢,刺激一部分人(有权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权力的好处,导致私欲膨胀,权力不断变形,这样成功地瓦解、分裂了胜利一方。胜利一方不再是铁板一块了,部落开始分化、转型,部落成员之间开始不平等起来。如此,便产生了部落内部矛盾,消弱了部落力量。
于是,以性为基础的、更小的、更牢固的家庭单位出现了。这为继承权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部落成员同时也是家庭成员,人类开始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部落责任和义务不再是唯一的了。人类开始为捍卫家庭财产、地位、荣誉而奋斗,为家庭兴旺、繁衍而努力,为光耀门庭而努力,并由子孙后代继承前人的一切。
家庭是如何组合的?这涉及到婚姻的价值观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婚姻是性的联盟,是家庭的基础。对于家庭来说,婚姻只是一个基础,家庭不单包括婚姻,还包括财产、地位、荣誉、继承等。而对于婚姻来说,性同样只是一个基础,婚姻不单包括性,还包括幸福、满足、安全、健康、愉悦、长久等。可以这么说,性是婚姻的一部分,婚姻是家庭的一部分,而家庭则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更象是“物质结构”,婚姻更象是“精神产品”。性、婚姻、家庭三者关系复杂。为了家庭(家族)利益,婚姻被交易和利用,性被压抑和扭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类在性、婚姻、家庭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再加上复杂的社会因素,家庭暴力屡见不鲜。
实际上,人生的大部分幸福,来自家庭、婚姻和性。必须反对婚姻中的功利主义,提倡性解放,实行性自由,捍卫性忠贞,抵制性泛滥。必须提倡人人平等,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对家庭实施社会援助、保障和关爱,干预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性暴力、家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现代化的立体战争、街头流氓斗殴、非法军事组织的军令和非法政治组织的政令同样都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社会暴力范围非常广泛,人类似乎还是习惯于使用兽性野蛮的方式——暴力冲突来解决问题,实际上通过暴力掩盖了矛盾。社会暴力发生的地方,社会道德必然破产。来自权力系统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是刚性的,来自生产力系统的契约、商誉、信用、凭据同样是刚性的,社会道德则不同,来自社会力系统的道德是软性的。道德是无冕之王。全人类通行的部分,首先是道德文明,其次是语言文明(如音乐),再次是行为文明(包括工业文明)。道德并不是空泛的东西,它具有坚实的利益基础,它拥有基本的原则和框架。强化社会道德和弱化社会道德,将为人类带来两个不同行进方向的世界。人类必须确立自己的总的道德发展纲要和指南,为人类建立灯塔。
需要指出的是,道德并不是“万能药”。在社会力领域里,道德只是一项基础工程,起到的也只是辅助作用。站在21世纪之初,当前的人类社会模式并不能解决人类的暴力问题,也无法杜绝人类的暴力倾向。这就决定了人类必须大步往前迈进。而推动人类迈步的主要力量,将来自社会力。它将引领人类发动一场又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把人类带到今人无法想象和企及的高度。它的作用将在未来被证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