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平均每年都会有颗陨石坠落到地球上,其中许多陨石的坠落我们并不知晓,这是因为人类的力量还是过于渺小,人类目前所占的地表面积只有地球总陆地面积的0.44%,总表面积的0.13%,所以陨石坠落事件被记录下来的次数是少之又少。

但也有一些陨石坠落,被人类记录下来,比如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一颗直径约20米,重量超过一万吨的小行星,以19公里每秒的时速,突破地球大气层,随后在地表30公里以上的上空爆炸,爆炸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万吨TNT,相当于25颗广岛原子弹,直接导致20万平方米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过相对于直接撞击地球表面,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关于小行星为何在地表上空爆炸,科学家无法给出准确说法,但是在科学领域也有人大胆猜测,认为这是有高级外星文明在暗中保护地球免受撞击伤害。

先来说说行星的由来,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中的岩石和尘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熔融态的原行星,随着时间流逝,铁、镍、铱等重金属元素沉入内部,表面则留下了较轻的硅酸盐矿物,其中一些幸运的原行星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行星(地球、火星、金星)。其余的原行星由于不断经过撞击、分解,分解成无序的碎片,于是便成为了地球的不速之客-小行星。

地球结局何去何从?

行星撞击地球,一直是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轻则小范围伤亡,重则全球范围内的物种灭绝,撞击之时,猛烈冲击产生的残骸碎片会向地球低轨道喷射,并返回破坏地球表面,烈焰风暴环绕全球,万年前的的恐龙灭绝或许就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有直接的关系。

纽约大学生物系的Rampino与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Caldeira就曾关于撞击的周期规律做了一番调研,最终他们认为确实存在2.6亿年的周期规律,按照这个周期,下一次大撞击大约会发生在1亿年之后,那么,如果真到那一天,我们会在它们到来之前阻止它们吗?

炸毁or变轨?

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说,直接发射导弹或者核弹炸毁不就好了,其实这种说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要知道,宇宙中的物体爆炸后,四处飘散的碎片依旧会被地球的引力重新聚集起来,重组成不同的小行星。

目前比较靠谱的方法还是通过航天器的引力拉扯,借助航天器环绕飞行产生的引力,随后“引诱”具备危险性的小行星进入其他轨道。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在监测、摧毁、驱赶危险小行星方面的能力也将稳步提高。应对极个别小行星撞击事件的能力也必然提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太空技术发达之后,人类有可能在太空中进行“炸毁小行星”的军事演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