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秋雨的成因

每年秋季,我国的华西地区都会迎来连绵降雨

最早8月下旬就会到来,最晚11月下旬结束

这种极具规律出现在华西地区的经常性降水天气

就是我们常说的华西秋雨

在华西一带

9、10月份青藏高原的温度仍高于自由大气的温度

西北太平洋的暖湿空气会慢慢地向华西地区移动

该地区会形成较为丰沛的水汽条件

与此同时

副热带高压逐渐南退,冷空气的势力会逐步增强

从高原北侧东移或向西部地区倒灌

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停滞的暖湿空气相遇

使锋面活动加剧,便形成了华西秋雨

有关华西秋雨的详细讲解在这里

还有倒春寒、桃花汛、回南天的讲解在这里

飓风和台风分别是在哪些地方的叫法

台风、飓风、旋风统称热带气旋

它们本质相同,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暖性气旋

强度变化主要受水汽供给量的影响

水汽充足,热带气旋生成的频次相对高

水汽不充足,热带气旋生成频次相对较低

所以,热带气旋只在地球的几个区域生成

生成的区域不同,叫法不同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的是台风、

生成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是飓风、

生成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是旋风

交叉潮

交叉潮也叫十字潮

一般出现在钱塘江入海口处

钱塘江喇叭状的入海口中央有一处沙坎

它把涌潮分成东潮和南潮

两股潮水在绕过沙洲后再度汇合时

是一种互相撞击、拥抱的汇合

常常形成十字交叉状

钱塘江大潮的更多内容在这里

胡焕庸线

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

在《地理学报》发《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

试以“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云南腾冲”一线

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两部分

东南半壁以“6%”的国土面积占据96%的人口

而西北半壁以“64%”的国土面积仅占据4%的人口

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

这条年画出的直线

对中国的自然与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的刻画

直到今天都是十分准确的

它以一线对中国疆域进行区划

其主要贡献不仅在于揭示了

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特征

更重要的在于反映了人地关系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盐湖之一

早在多年前的西汉

茶卡的“青盐”就因其

晶大质纯、盐味醇香、富含矿物质而名扬天下

茶卡盐湖四面环山,地势低洼

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及时补给

造就了它独特的自然风光

是为数不多的固液并存的盐湖

不过让大家熟悉它的还是美景

盐湖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

反射着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

被誉为“中国天空之镜”

云梦泽

春秋时代,洞庭湖的前身巴丘古湖

原为古云梦泽的一小部分

主湖面约七八百平方公里

而这时的古云梦泽,江湖相混

汛期主湖面达2万平方公里

两千年来由于大量开荒,流失的水土顺江而下

上游泥沙在云梦泽形成洲土

使得荆江水位上升,江水南浸

沿巴丘古湖开始扩大

同时荆江北岸一直在沿江滨湖地区

不停地高筑堤防,这使得荆江水位上升更快

堤防累积达1米之多

而“荆江—洞庭湖”之间水网通道

一直持续着南下、西进、再北上的

洞庭大拐弯溯源进程的水域扩张

洞庭湖到明末清初曾发育为

主湖面六七千平方公里

洞庭湖区水网约1.8万平方公里

被誉为“八百里洞庭”

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

《禹贡》中有禹治水“三江既入

震泽底定”的记载,因其水泛滥震荡难定

故称“震泽”它是我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淡水湖

周围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

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湖群等

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

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连接在一起

自古就有“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之说

太湖河道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

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和“苏湖熟,天下足”的富庶盛况

至于太湖的成因现在还是非常有争议,支持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造成的潟湖演变而来、

构造沉降、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的文献都有

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主流的观点

成都是全球能够看到海拔米以上雪山的特大城市吗

成都可见的高山如下图所示

其中最为著名的山峰

当属贡嘎山和四姑娘山的幺妹峰

它们分别位于成都市西偏南和西偏北约27°的位置

布拉风现象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

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

它由强而寒冷的空气在山前或高地前聚集

达到一定厚度后从山顶或高地边缘滑坡

倾泻而下的下吹风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

形成了很高的气压

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

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

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

冷空气的势能转化成动能

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

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

由于冷空气来源于高寒地带,温度很低

它过山下降时虽有绝热增温效应

但因落差不大,而两地温差明显

比背风坡原来的气温还是低得多

因此,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

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

都有发生布拉风的可能布拉风常发生在黑海西北部海区、

亚德里亚海的东北部海岸以及地中海西北角

法国利翁湾等也都有这种寒冷大风

最典型的布拉风在黑海北岸的诺沃罗西斯克

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

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但达到灾难性程度的次数一般并不很多

拉尼娜

拉尼娜事件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

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

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图为年8月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图

年8月以来

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

较7月份下降了0.℃

标志着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综合分析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与大气环流监测实况

预计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

秋季维持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达到峰值

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来了,今年冬天会很冷吗?

切变线

切变线是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

实际上也是两种相互对立气流间的交界线

或者说

切变线是风向或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狭长区域

切变线与锋不同,在切变线两侧温度差异不明显

但锋的水平气旋式切变很大

切变线在地面和高空都可出现

但主要出现在hPa或hP高空

切变线一年四季均可出现

但以春末夏初最为频繁

6月和7月份的大部分强降雨

都与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有关

有锋面或槽线的地方,一定有切变线

但有切变线的地方,不一定有锋面或槽线

锋面在气压场、温度场一定会有明显的落差

但切变线不一定有

这就好比,有的路一看就不平

有高低差(锋面)

有的路看似是平的

但其实中间有相对低的凹坑(切变线)

秋冬水果

若按味道区分,可以分为酸柚和甜柚

酸柚味虽不佳

却可间种于甜柚园中,增高甜柚的结实率

也可作为嫁接其他柑橘类水果的砧木

若按果肉颜色,也可分为白肉柚、红肉柚两大类

自清朝起,漳州出产一种贡品柚子

皮薄肉密,味道酸甜,名叫“文旦”

相传最初为一位姓文的小旦所种

此外,红肉味甜、汁水较少的“沙田柚”

多汁清甜、肉色淡红的“坪山柚”

酸甜爽口、淡橙肉色的“琯溪蜜柚”等

也都是大众喜爱的种类

布尔林斯科耶湖

布尔林斯科耶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

是一片高浓度盐湖

每年的7、8月份

生活在湖中的一种小型甲壳类生物大量繁殖,

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粉红色色素

且盐分越高,颜色会越深

旱扇

根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条件不同

可以将它细分为“旱扇”和“湿扇”

“湿扇”位于湿润区,所在环境降水充足

因此扇上的河流基本是常年性的

河流的搬运能力也比较稳定、长久

通常“湿扇”的面积较大

而“旱扇”是暂时性河流造就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山间的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洪水

年际变化非常大,常常只见干涸的河道

因此称这种河为暂时性河流

暂时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也称为洪积扇

或者叫它“旱扇”

图为新疆乌鲁木齐飞往山西太原的航线上,飞过哈密市上空时,看到的天山山麓规模庞大的“旱扇”群

我国中西部干旱地区分布着众多高大山脉

那些具有常年积雪的高山地区冰川众多

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流量大、规模大、搬运能力强

能形成规模庞大的“旱扇”群和“旱扇平原”

如天山、昆仑山的山麓

而低山、丘陵区的洪水主要是暴雨形成的

中西部地区的降水基本集中在夏季

因此夏季是“旱扇”发育的活跃期

冬季基本属于休眠期

红树林海岸的形成和演变

红树林是陆地和海洋重要的过渡地带

它依靠自身奇特的生长方式繁衍着

靠着盘根错节、相互支撑的特性在海浪中稳如泰山

既化解了海潮风浪的冲击,又起到保护堤岸的作用

同时也起到了保护滩涂、净化海水的作用

红树林湿地内生物复杂多样

底栖动物不仅在红树林生态结构和功能上

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也是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海南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

罗斯海和罗斯冰架

罗斯海的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

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的海域

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

年,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

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到达这里

这片海域遂以其姓氏命名

想要到达南极点的陆上探险队

大多要通过罗斯海登陆南极

罗斯海沿岸科考站分布图

罗斯海的南部边界是罗斯冰架

这是一大片漂浮的冰川

从南极中部的高原一直向外延伸千米,

是一大片绵延不断的冰崖

太平洋南部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

面积约96万平方千米,一般水深-米

表面水温-2℃至0℃,全年覆有冰层

冰川洞穴

水流与冰川的相遇

会碰撞出一个神奇的景观——冰川洞穴

当冰川表面出现融水、雨水或其它流入冰川的水时

它们会在冰川表面的裂缝和落水洞中

找到进入冰川的机会

之后这些水会继续不断寻找新的裂缝

最终形成冰川内部四通八达的通道

由于水流的湍流热交换

这些通道的冰壁会被逐渐融化,通道变得越来越大

当这些水体终于来到冰川的底部时

最终在冰川末端的冰舌找到了出口破洞而出

这样一个开放的冰洞就形成了

与喀斯特岩洞千奇百怪的内部景观相似

冰川洞穴中存在着大量奇景

但不同的是,冰川洞穴的景观永远在变化之中

因为它是水在冰川内造成的缺损,是在做“减法”

所以,即便是数次进入同一个冰川洞穴

你都不可能每次都看到相同的景观

风化和风力侵蚀的作用

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

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大多堆积在原地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风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进行破坏,称为风蚀作用

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典型的风蚀地貌有: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湿洼地等

风蚀作用与风化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

产生时间

风蚀作用大多发生在风化作用之后

对岩石的影响

风化相当于将岩石大块变小块

而风蚀一般还指将这些风化后小的变成更小

影响物体的状态

风化大多为潜移默化的,风蚀则为运动的

伴随状态

风化后物体还在原地,风蚀一般伴随着搬运

非洲撒哈拉之眼的成因

撒哈拉之眼又名理查特结构(RichatStructure)

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毛里塔尼亚境内

是一个巨大的同心圆型构造,造型酷似菊石

理查特结构直径有约50公里,海拔高度约米

整体相当平坦,从太空中才得以见其全貌

由于较标准的圆型结构

理查特结构一开始被认为是陨石坑

但构造中心地势平坦

未曾发现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柯石英

现在普遍认为

撒哈拉之眼的形成与碱性岩浆演化作用

和大西洋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存在密切关联

晚白垩纪碱性岩浆热液上侵

沿灰质白云岩陆架的环状同生断裂上侵

引发地表穹隆侵蚀作用

最终形成一个直径约50公里的眼球状构造

纳米布沙漠气候干旱以及沿海多雾的原因

纳米布沙漠的主体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境内

南回归线穿过其中

因地处大西洋沿岸的海滨,它的身份一度遭到质疑

算是一片沙漠,还是只是比较宽的海边大沙滩

干燥的流沙从海边延伸进内陆多公里

而且有些地方有明显的新月形沙丘

由于具备这些典型特征,它最终还是被归为沙漠

同样,神奇之处也在于此

这里是世界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平时干燥炎热

头顶烈日当头,脚下黄沙漫漫,往往经年也不下雨

然而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一次大雾

浓雾从海面滚滚而来,贴着地面,蔓延进沙漠

湿润的浓雾和干燥的沙漠为什么会在这里并存?

原因出自海里

这里有一条本吉拉寒流,从南边高纬度海域流过来

再沿着非洲大陆西海岸向北流去

寒冷洋流让贴近海面的气温降低

就像冬季人从户外走进室内镜片上会“起雾”一样

原本的暖空气遇冷降温,空气里的水分就凝结出来

形成海雾

饱含水汽的风从海面吹入陆地,因为没有高山阻挡

湿气来了却留不住,一直向内陆挺进

因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

雾气中的水分一路走一路蒸发

没来及凝结成水滴,水分就在空气中蒸干了

所以纳米布沙漠越往深处走,空气越干燥

祁连山的阴阳脸

祁连山这种“阴阳脸”的现象

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

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是因为阴坡蒸发弱,土壤湿度较高

能满足森林生长所需水分

而阳坡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

导致蒸发加强,水分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

但水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故草地青翠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大峡谷

温宿大峡谷也就是托木尔大峡谷

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山脉南麓

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的山脚下

构成温宿大峡谷的岩石主要为

古近系至新近系的红色砂岩、泥岩

也夹有青灰色的泥灰岩、钙质粉砂岩、石膏岩

这些青灰色的含碳酸盐和硫酸盐的岩层

在干旱气候下更耐风化

因此在整块岩层被侵蚀切割的过程中

它们就像一片片起阻挡作用的盔甲

能使它下方的较软岩层保持成高耸的石柱

不至于很快崩解

这些石柱顶端的硬石片,也像一顶顶石帽

因此有“石帽峡”之称

蓝窗和蓝洞还有阿塔卡马沙漠

“蓝窗”是马耳他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位于马耳他第二大岛戈佐岛西北角

外观同桂林象鼻山类似

是由猛烈的海浪千百年来冲刷石灰岩

而形成的喀斯特天然岩石拱门

其“窗框”是直径约米的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

形成一个高约米、宽约20米的“窗子”

从中可以看到对面海上蓝色的波涛

“蓝窗”也因此得名

但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踩踏以及大风引起巨浪冲刷

蓝窗已经在年塌了......

蓝洞的问题之前讲过,在这里

东非大裂谷怎么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于

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而形成

裂谷两侧板块往东西方向分离运动

从而使得板块张裂,断裂陷落形成巨大的裂谷带

在裂谷形成的时候

裂谷两侧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

迄今为止,东非大裂谷仍在扩张

仍然有大量的火山活动

在东非大裂谷以东千米处

有一座号称“非洲屋脊”的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是非洲的最高山

火龙卷

龙卷风有多种

发生在陆地上的叫陆龙卷

发生在海面或水面上,有时还会吸水的叫水龙卷

还有一种大风裹挟着大火一起的叫火龙卷

火龙卷往往与地震、火山爆发和火灾相伴

由于这些灾区的高温热力使空气急剧上升

周围的空气便从四方八面乘虚而入

强烈的热量和涌动的旋转风流吸入了大量燃烧残骸

并与涌入的易燃气体形成幅合

燃起了旋转上升的火龙

另外,龙卷风在形成移动的过程中恰遇火源

被它吸入后与易燃气体形成幅合

也可能形成火龙卷

红色精灵

“红色精灵”就像名字一样

它们闪现时间极短,像精灵一般难以捕捉

它是在雷暴上空中高层大气中

出现的一种空气介质击穿现象

在地球表面向上的大气空间中,随着高度增加

大气密度是大致按照指数规律迅速减小的

因此到了50到60公里的高度上气压很低

空气密度非常稀薄

在这种低气压环境下,强烈闪电产生的电场扰动

容易导致空气介质的电击穿

其原理同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电火花是类似的

全球每天有数千次“红色精灵”产生

不过,“红色精灵”现象都出现在

浓厚的雷暴云上空的中高层空间中

因视线受遮挡,地面的观测者通常无法看到

10.27

俄罗斯的努乌克湖和墨西哥的水晶湖

努乌克湖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巴罗角

是一条长约米,深5.4米的湖泊

湖水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淡水,生长着淡水动植物

下层为咸水,生活着海洋动植物

水层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其中的生物也绝不混同

造成这奇妙的双层湖的原因是

这两层不同质水来源不同

淡水来自陆地上的冰雪雨水

因此比重轻,浮在上面

咸水是狂风卷起海水涌入湖中,因海水含盐

比重大,便沉入下层

形成了努乌克湖的咸淡差异

毛里求斯的水下瀑布

海底瀑布位于印度洋毛里求斯海域附近

所谓的“海底瀑布”并不是我们认为的

普通的水流形成的瀑布,而是洋流带起来的泥沙

毛里求斯附近的海域,洋流十分的强盛

强大的洋流会把泥沙推向大陆架的边缘

而在大陆架边缘又存在许多非常深的海沟

当这些泥沙被洋流推向大陆架后,便会直接流泻到海沟里

灰白色的泥沙与深色的海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注意是视觉效果)

因此在高空俯瞰便会发现这种类似于瀑布的奇观

但实际上这根本就称不上瀑布

更像是一副天然的D画......

干热河谷和攀枝花的芒果产业

干热河谷是指被四周较湿润类型

所包围的河谷底部较干旱部分

与周边地区湿润、半湿润区景观形成显著的差异

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

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岷江和安宁河

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

垂直高度为—0米,总长为公里

对干热河谷的形成有多种解释

其中焚风效应从气象学原理出发较易理解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

大体上均垂直于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

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发生降水

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温度升高

湿度也显著减少,致使河谷地区产生干旱现象

愈向内陆,这种河谷干旱现象愈明显

具体的说明在这里

接下来说芒果的事儿,要想让水果长得甜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水果必须制造大量的有机物以聚糖

其二,要让水果中的酸代谢分解

而金沙江干热河谷所独有的

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等自然条件

非常有利于果实中淀粉的聚积和糖分的转化

高温又有利于瓜果中酸的代谢分解

从而降低酸度增加甜度

这是干热河谷这种独特的生态气候

使得攀枝花位于亚热带地区,却能盛产热带水果

以攀枝花市为中心的金沙江干热河谷

是四川省唯一能种植芒果的地区

也是我国少数几个

芒果、龙眼等南亚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同时,这里还是中国乃至全球

纬度最北、海拔最高的芒果生产基地

云南的腾冲火山群

腾冲火山群是典型的第四纪火山

也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

火山锥有穹状火山、盾状火山、

截顶圆锥状火山、低平马尔式火山这几种

因为距离上次喷发的年代已久

大部分火山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

火山活跃的地方,地热资源当然丰富

那些深藏地下尚未冷却的岩浆

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加热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成为高温的热水

热海是腾冲地热区的高温中心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

“遥望狭谷蒸腾之气,东西数处,如浓烟卷雾。”

还有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这里

江心洲的形成演变过程

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水下浅滩

浅滩堆积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

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

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

促使粗砂粒即推移质在浅滩沉积

滩体不断扩大淤高

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

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受到冲刷

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泥沙沉积

导致滩头崩退,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

在心滩的基础上,经历多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加积

心滩滩面超过了水面,生长植物

进一步稳定就形成了江心洲

简单来说就是河道突然变宽时,河水流速减小

致使泥沙在河底淤积,便形成浅滩,叫“心滩”

天长日久,泥沙越积越多

心滩会不断长大,成为江心洲

长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典型的江心洲

话题

你有什么想问的?

留言区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