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注视着这个神奇的现象,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

这道光的来源,就是一颗巨大的陨石。在白天尚且如此明亮,可见这块陨石的体型不小。它以每小时公里(18.6公里/秒)的惊人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发生了剧烈的燃烧,因此才会变得这么明亮,甚至一度比太阳还耀眼。

在距离地表约23.3公里(14.5英里)的空中,这块陨石发生了爆炸。尽管没有砸在地面上造成更加恐怖的伤亡,但它溅落下来的无数碎片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仍然在几万米以外的空中传播到了地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据报道,爆炸点附近的约栋房屋的窗户被震碎,超过人受到了皮外伤,其中一百多名伤势略重的伤者住院接受治疗,整个爆炸事故带来了超过10亿卢布的经济损失。

事后有专家推测,这颗陨石的直径大约有18米(约59英尺),重达吨。美国宇航局表示,这次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个广岛原子弹!这是继年通古斯大爆炸(前苏联)以来,人类经历过的最巨大的一次天体撞击事件。而且,当初的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在荒无人烟的森林,这一次发生在人类居住区,后果更加可怕。

不管怎么说,人类还是幸运的,毕竟它只是造成了大量的轻伤,没有人因此而死亡。陨石也没有直接砸在地表,否则会造成更加巨大的破坏。

在事件过去之后,科学家们继续努力提防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同时,也开始搜寻车里雅宾斯克陨石的碎片。毕竟,这也算是宇宙送给人类的“礼物”了,平时人类还要发射探测器去太空找小行星进行采样,这次有送上门的陨石,自然不能错过。

当陨石在大气中爆炸时,会产生无数微小的太空岩石碎片,科学家们称之为陨石尘埃。一般来说,普通的小流星产生的陨石尘埃也比较少,而且体积太小,很难看见或被找到。它们的宿命就是随着风飘荡,然后坠落在水中,或者被地球环境污染,不再具备研究价值。

不过,车里雅宾斯克陨石确实有点与众不同。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在建立了陨石爆炸后形成的尘埃云的模型之后发现,它的碎片是完全有可能被找到的。科学家表示:在车里雅宾斯克陨石爆炸之后,其产生的无数尘埃会在大气层中飘荡至少4天的时间,然后落到地表。

更加幸运的是,陨石坠落后不久,天上又降下了一场大雪,将一部分陨石尘埃覆盖,这有效地防止了它们被污染。在科学家找到其中一部分碎片时,它们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对这些陨石尘埃进行了观测,果然有重大的发现,那就是一些非常特殊的晶体。

对于研究人员使用的显微镜来说,这些晶体的尺寸刚刚足够它勉强分辨出来。幸运的是,当研究人员放入陨石样本的时候,这些晶体恰好就位于物镜焦点的中心。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哪怕位置稍微偏一点,他们可能就要错过这次重大的发现。

当意识到有特殊的晶体存在后,研究人员又进一步更换了功能更强大的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将微观物质放大到更大的水平,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相同的晶体,并且对它们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在发表于《欧洲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新发现的晶体有两种不同的形状,一种是接近球形的结构,还有一种是六边形的结构,这两种结构都非常的与众不同。

随后,研究人员又对岩石样本进行了X射线分析,发现这两种晶体都是由石墨层围绕着晶体中心的一个纳米团块所组成的结构。所谓的石墨,就是碳原子构成的一种物质,我们平时用的铅笔的芯就是石墨,微观的石墨片状结构就被称为石墨层。

这两种物质都很特殊,或许是地球上不存在的物质。不过,研究人员们也试图用地球上的物质来解释它们。根据目前的推测,这两种物质有可能分别是富勒烯和聚六环十八烷。

富勒烯(buckminsterfullerene)又叫做足球烯、巴基球、碳60,这种物质相对更被人知道一些,因为高中化学课一定会讲到。富勒烯的化学式是C60,也就是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状结构。

聚六环十八烷(polyhexacyclooctadecane)的化学式是C18H12,是一种由碳和氢组成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一种。

关于这两种物质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人员目前还没有确定。它是在宇宙中形成的吗?有这种可能,但研究人员推测,这两种晶体更有可能是陨石爆炸瞬间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促成了某种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了这些物质。

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科学家们获得更多的陨石尘埃样本,确定它们到底是不是在爆炸中形成的。如果是的话,到底是所有陨石爆炸过程中都会合成这些物质,还是只有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产生了这种神奇的化学反应。

在茫茫的宇宙中,什么奇怪的事都有可能发生。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氨基酸、酒精,甚至刚刚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洗手液的部分物质(异丙醇)。或许,宇宙中的某个角落,已经合成了更加复杂的分子,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陨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