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这一地外天体(如流星或宇宙碎块)的固体残留物,当其脱离原有轨道坠入地球时,便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宝贵样本。这些陨石多源自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这一区域介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同时也有部分陨石源于月球或火星的碎片。由于其独特的来源和科研价值,陨石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发烧友、天文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热烈追捧。
在分类上,陨石根据其矿物成分可大致分为石质陨石、石铁陨石、铁质陨石三类。此外,还有球粒陨石与无球粒陨石之分,前者因具有球粒结构而得名,后者则无此特征。根据物质来源,陨石又可分为月球陨石、火星陨石以及小行星陨石。同时,根据形成年代和烧蚀痕迹,陨石又可分为新生陨石、风化陨石以及包裹在沉积岩中的古陨石。值得一提的是,玻璃陨石虽然与地球上的长英质成分相似,但经过微量元素分析和稀土配分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与地球物质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被排除在地外天体之外。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类玻璃陨石是在大型陨石撞击地球时,与地表物质熔融并溅射后再次落地的产物。由于其不含水,与火山玻璃明显不同,因此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月球陨石(西撒哈拉发现)石铁橄榄石陨石(发现于俄罗斯)(二)科学分类陨石的分类
陨石学家依据其来源、矿物及化学成分的差异,将不同类型的陨石进一步细分为科学的化学群类。例如,铁陨石根据痕量元素Ga、Ge、Ir的含量差异,被划分为4个化学群,如IAB、IC等。同样,碳质球粒陨石也依据其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的不同,被分为CI、CM等8个群。这些不同化学群类的陨石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均有所差异。
二、陨石的鉴定(一)肉眼鉴定标志
肉眼鉴定适用于那些保存完好烧蚀结构的新生陨石,或在野外寻找陨石时借助简易设备进行初步判断。鉴定时,主要观察陨石的颜色、形态以及熔壳的发育情况。
颜色与形态陨石的颜色通常为黑色或深咖啡色,表面可能覆盖一层黑色或灰色的铁锰氧化物。而地球上形成的岩石,其表面覆盖的黑色铁锰氧化物往往不具高温熔融特征,颜色以灰色为主基调。从形态上看,陨石多呈不规则状,高空爆炸的陨石外表圆滑,而低空爆炸或发生次级爆炸的陨石则边缘锐利,甚至形成边角齐整、刃面锋利的形态。
熔壳发育情况熔壳的有无、厚度以及熔流线、熔沟的发育情况和方向,都是陨石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高空爆炸的陨石熔壳厚度较为均匀,多在毫米左右,局部甚至超过2-3毫米。而次级爆炸发生的高度则决定了新生断面熔壳的厚度——爆炸高度越高,熔壳越厚。通常,次级爆炸产生的熔壳厚度会薄于首次爆炸的熔壳。3.烧蚀构造
陨石在高速下坠过程中,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从而形成独特的烧蚀构造。这些构造包括气印、瓦楞印、熔沟、熔流纹、熔流线以及熔流滴纹等,它们不仅揭示了陨石的高速撞击历史,还为陨石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陨石坠落时若遭遇暴雨、穿越积雨云层或落入地表水体,还会产生淬火效应或形成龟裂纹,进一步丰富了陨石的鉴定特征。石陨石龟裂纹(发现地西北非沙漠)
气印,作为陨石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形态特征犹如拇指在较软物质上轻轻捏过的痕迹。不同类型的陨石,其气印形态各异。例如,铁陨石的气印往往呈现出在较软面上拇指轻捏的痕迹,而石陨石的气印则更像是被捏在较硬且弹性良好的泥质物上。铁陨石的气印特征(发现地:阿根廷)铁陨石的气印,其形态特征与石陨石迥然不同。在较软的地面上,其留下的痕迹仿佛是拇指轻轻捏过的印记,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气印特征,在铁陨石的鉴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4.球粒结构
球粒陨石,约占陨石总数的9.5%,其内部蕴含着众多硅酸盐球体。借助肉眼,或是通过放大镜、矿物显微镜的辅助,这些球粒的清晰可见。它们的直径范围从亚毫米至0毫米不等,成为了鉴定球粒陨石的重要依据。5.密度
陨石的密度普遍高于地球上的岩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大多由重矿物所组成,密度范围通常在3至8克/立方厘米之间。具体来说,铁陨石的密度接近8克/立方厘米,石铁陨石的密度则约为6克/立方厘米。球粒陨石,这类陨石含有铁镍颗粒,其密度大约为3.5克/立方厘米。而无球粒陨石,其密度则大约在3克/立方厘米左右。
磁性绝大多数陨石都显示出磁性,这源于它们所含的天然铁镍矿。根据磁性的强弱,陨石的磁性可分为强磁性、中等磁性、弱磁性和微弱磁性四类。具体来说,铁陨石由于主要由铁纹石和镍纹石合金构成,因此具有显著的强磁性。石铁陨石则因含有铁镍合金和陨类硅酸盐矿物而展现出中等或中等偏强的磁性。球粒石陨石体内除了硅酸盐球粒外,还含有毫米级的铁镍合金颗粒,这使得它具有弱磁性。而无球粒石陨石,主要由陨类硅酸盐构成并含有微量金属元素,因此无磁性或仅具微弱磁性。
(二)专业鉴定专业鉴定是由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或机构进行的,它借助各种测试仪器设备对陨石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种鉴定方法通常分为无损鉴定和有损鉴定两类。无损鉴定旨在尽量减少对陨石的损害,通过测定其质量、密度、磁性、电性等物理参数或利用光谱分析仪器测定陨石表面的元素含量来进行。而无损鉴定的结果则通常与陨石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有损鉴定则涉及对标本进行切割、打磨、酸碱处理等,以进行矿物成分、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等的定量测量。尽管这种方法更为精准,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标本造成损伤。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仪器,可以对陨石的矿物学特征、化学成分等进行深入研究。
大多数铁陨石都展现出独特的合金结构。例如,镍铁陨石在经过稀硝酸溶液蚀刻后,会呈现出维德曼斯特蚀象,这是其特有的纹理特征。而天然铁陨石的断面则呈现出金属亮银色,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
陨石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收藏价值。它们是宇宙空间的天然固体碎块,携带着珍贵的宇宙信息,对于科学研究、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研究陨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乃至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进而推动天文学、岩石化学乃至生命起源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陨石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们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欲望,更成为了收藏家们竞相追捧的珍品。每一块陨石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和价值,成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人类对域外天体便怀有敬畏之心,将其神化并融入古文明之中。陨石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被赋予了镇宅、避邪、旺财、避险、转运、保健及益寿等诸多神奇功效。同时,其收藏利用与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也使得陨石成为众多收藏家与研究者的心头好。如今,陨石的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其收藏价值更是远超一般的岩石矿物。陨石的收藏历史文化与神话传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此外,陨石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稀有性、独特的矿物组成、奇特的内部结构以及突出的科研价值,都使得每一块陨石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许多形态各异的陨石,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堪称天然的艺术品。而那些与地球历史上重大灾害或政治事件紧密相关的陨石,更是成为了收藏界的抢手货,通过神化与传说的加持,其艺术价值更是水涨船高,独一无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