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月球的种种谜团说起
在古代,“天”往往代表着月球。
——“天”的字形演化甲骨文和刻骨文相似,更具象形文字的特点,因而往往更接近字的原意。从天的这两种字形上看,所谓天可能就是人头顶上的圆形的天体。这个天体离人们很近,又圆又大,可能便是指月亮。
比如,李卫东在他的畅销书《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中指出:上古时期的“天”,就是月球。
在古代,“天”有神圣的含义,代表着神居住的地方。如果将“神”理解为高度先进的外星文明,那么也就是说月球可能是外星人居住的地方——即天宫。
真是这样吗?
考察月球,确实还有那么多的谜团无法破解,因而也就无法否认月球为“天宫”的可能。
首先,关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第一种是同源说,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在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第二种是撞击说,认为月球是地球被小天体撞击后,分裂出去的。第三种理论是俘获说,即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然后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
但是,这三种理论都不成立。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久远。当年,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所以,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形成,它既不可能跟地球一起形成,也不可能是地球上分裂出去的。(注:先撞击,后分离,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月球形成的撞击说至于俘获说,且不说它为什么没有被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所俘获,就算它完美躲过两大巨行星的引力场,刚刚好被地球引力捕获,那么它绕地公转的轨道也必然是椭圆形,不可能像现在那样是近似正圆形。而且,如果月球是地球引力俘获,那么随时间推移,它只会被地球拉得越来越近,而不是现在那样渐行渐远!难怪有科学家说,要解释月球不存在比解释月球存在容易得多,离地球38万千米远的地方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月球。
实际上,月球的不合常理之处远远不止这些,使得前苏联科学院的科学家告诉人们:“月球肯定是地外文明建造的宇宙飞船。”
月球表面的陨石撞击坑非常浅,而月球表面没有被陨石撞击的部位有类似装甲的围壳,这使得科学家对月球的结构十分好奇。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科学家觉得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度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这月海看上去倒像是人为用硬金属修补过似的。
——月表浅浅的陨石坑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科学家常用废弃火箭推进器撞月数据来分析月球的结构及构成。年4月,“阿波罗”13号飞船服务舱里的液氧贮箱突然过热导致爆炸,接着一截15吨重的火箭金属部分坠向了月球表面,设置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到了长达3小时的震荡余波。按常理若月球是是实心的,震荡波只能持续1分钟左右。而且,“月震”振波数据显示只有横波而没有纵波,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产生这种现象。
此外,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探月工程带回来的月球物质后,根据密度和体积推算月球质量应该很大,可月球的实际质量比推算质量小太多了。如果月球是自然形成的天体,其内部密度一定会大于外部密度,绝不可能只有现在这么大的质量。因此,有科学家大胆推测,在月球表面下有一个六百千米(约为月球直径的六分之一)厚的“人造”空心金属球结构,构成了月球的主体!
——想象一下,空心的月球飞行器在月表勘查中,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月面岩石样品中还含有纯铁颗粒,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这种现象简直是闻所未闻,不要说自然界中不存在不生锈的纯铁,就是现代实验室中也是造不出来。
当阿波罗-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测量月表温度时,发现读数高得出奇。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又是从哪里来的?
同时,阿波罗的宇航员们还发现,月球表面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分析表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而是某种微型新星状态——类似于核爆炸所产生的,难道月球上曾经发生过核爆炸?
对月球岩石的磁场检测,同样出现了异常。早先探测器的探测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但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那么,这个磁场又是怎么来的?难道曾人为启动过电磁设备?
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海下面。但是,为什么在月海下面会有这样的物质聚集结构,而在地表下却没有碰到过呢?
不合常理的还有水分,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甚至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勘查,在月表的确都未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号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可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除非,这些水气是从月球内部泄漏出来的!而月球内部怎么会有这么多水,难道内部存在水的海洋?
——月球上有水之多重谜团如果说以上这些只是月球在物化属性上的不合常理的话,那么正史记载中月球的运行轨迹也显得很是诡异。
据《金史·天文志》记载:“太宗天会七年十月甲寅,天旗明,……,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
意思是说月亮忽然跑到南边去了,过了一会又回来了。作为正史,记载自然不可能是假的。可这跑去跑回的,怎么会是一颗天然卫星所能干的呢?
除此之外,月球的神秘之处还表现在月表上发现许多神秘的结构物,以及人类几次登月过程中都遇到了UFO事件。
年11月20日,美国轨道二号探测船在距“宁静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数个金字塔形结构物,估计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以几何形式排列,而且颜色比周围岩石和土壤要淡,显然不是自然物。
——月球金字塔月神九号也曾在“风暴海”边缘拍到一个神秘洞穴,月球专家威金斯博士相信这些圆洞是通往月球内部。
年11月24日,太阳神8号太空船在调查将来的登陆地点时,遇到一个巨大、约10平方英里的大幽浮,但在绕行第二圈时,就没有再看到此物。
年7月19日,太阳神11号太空船载着叁位太空人奔向月球,他们将成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太空人看到前方有不明飞行物。太空人用望远镜看,那个物体呈L状,阿姆斯壮说:“像个打开的手提箱。”再用六分仪去看,像个圆筒状。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说:“我们也看到数个小物体掠过,当时有点振动,然后又看到这较亮的物体掠过。”
7月21日,当艾德林进入登月小艇做最后系统检查时,突然出现二个幽浮,其中一个较大且亮,速度极快,从前方平行飞过后就消失,数秒钟后又出现,此时两个物体中间射出光束互相连接,又突然分开,以极快速度上升消失。
在太空人要正式降落月球时,控制台呼叫:“那里是什么?任务控制台呼叫太阳神11号。”太阳神11号竟如此回答:“这些宝贝好巨大,先生……很多……噢,天呀!你无法相信,我告诉你,那里有其它的太空船在那里,……在远处的环形坑边缘,排列着,……他们在月球上注视着我们……”
年11月20日,太阳神12号太空人康拉德和比安登上月球,发现幽浮。年8月太阳神15号,年4月太阳神16号,年12月太阳神17号……等等,太空人登陆月球时,都见过幽浮。
年,NASA第一次公开登月任务的一些结果。在一份秘密声明中,NASA称,所有25名参与“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空遭遇过不明飞行物UFO。
——月球上的幽浮(UFO)美国前登月计划负责人韦赫·冯布朗生前称,数次“阿波罗”登月任务都遭到某种地外神秘力量的监控。年,美国NASA前通讯主任莫里斯·查特连称,宇航员在月球上空和不明飞行物相遇是一件“平常事”。
年8月7日,阿波罗15号飞船返回地球。8月12日,阿波罗15号飞船指令长斯科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讲出了探月使命,他隐晦地告诉人们:心灵是一盏明灯,希望人类用心去探索月球,因为月球是解开所有人类历史谜团的关键!
年12月19日,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最后一次公开的载人登月活动结束了,美国宇航员尤金·安德鲁·塞尔南是这场登月竞赛中最后离开月球的人类。在他离开月球的最后时刻,他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们来过这里,现在要离开了。只有人类文明整体素质变高,实现了世界和平,才有希望被允许再来这里。通过这次登月,我们知道了人类今后面临的命运。愿上帝与阿波罗17号同在!”
——美国宇航员尤金·安德鲁·塞尔南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月球可能就是外星人建造的宇宙飞船。而在月球空心的内部,还可能有水的海洋,那些外星人或许就生活在这海洋中吧!而这,刚好跟天狼星人是两栖类高等智慧生物的传说吻合。
02从中国神话到月球的秘密
在中国神话中,与天或者月亮有关的神话有许多,比较有名的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那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解读,这些神话又意味着什么呢?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事件我们以后再谈,这里先解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这两个神话,因为它们很可能讲的是同一起事件——天塌地陷事件的两个阶段。
在前面文章中(参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