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由前苏联发射升空,这是人类首次真正意义上走出了地球大气层,来到了宇宙空间。但你想不到的是,就是三年后的年,人类就开始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这就跟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一样,第二天就要独自出远门。其结果可想而知,早期的火星探测器不是坠毁大气层就是失联,除了失败两字没有其他惊喜,但失败正是成功的试炼场。在美苏两国经历了6次失利后,年由美国发射的水手4号,率先飞越火星,并且为我们发回了21张火星近距离的照片。这是人类第一颗飞往火星,并成功拍摄到照片的探测器,我们将照片合成以后,就获得了上图的景象。年,人类登上了月球,这代表着我们已经彻底征服了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同年美国的水手6号和水手7号探测器再一次成功的飞越了火星。年苏联发射的火星2号和火星3号探测器也成功的飞跃的火星,返回的照片更为清晰的显示火星表面的一些细节。看起来跟月球一样布满了陨石坑,但以上的探测器都是擦着火星飞过,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对火星进行大气和地面详细的分析和拍摄,因此我们也无法知道关于火星更多的细节。也是在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由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成功的环绕火星飞行,这意味着我们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成为了火星的一颗卫星。在为期一年的轨道飞行中,我们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有了更多的了解。火星的大气虽然稀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1%,但是火星上的风速却是地球最高风速的倍,夏季的火星,经常是沙尘暴肆虐。而且我们在火星上发现了大量的已经沉寂的火山,其中的奥林匹斯火山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高度达到了21.9公里。还有在火星上还发现了太阳系行星中最大的水手峡谷,是地球最大峡谷的三倍,长度公里。年,由美国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火星的探测器。并且从火星表面返回了第一批彩色照片,以及这颗红色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火星表面布满了沙砾和碎石,表面环境复杂,此外海盗号探测器还对火星生命迹象进行了研究,疑似发现了有机物存在的证据。年由美国发射的奥赛德轨道飞行器对火星全球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测,像上图中类似于河床的证据在火星表面大量存在。并且绘制了第一张火星高分辨率全球地图。大大提高了后来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几率。随后在年发射的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更加先进,并发现了液态水的证据。上图为牛顿陨石坑的彩色增强图像,我们发现了在陨石坑的边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反复的斜坡线。科学家认为这是随着火星气候温度的变化,液态水流动的证据,这个发现成为了火星上目前依旧存在液态水最强有力的证据。年发射的凤凰号着陆器以及年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主要对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证据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探查。目前好奇号依旧在火星表面工作,最令人兴奋的是,好奇号探测到了火星地下甲烷喷口,目前还不清楚这些甲烷是不是微生物活动的证据。未来的认为会对火星上甲烷的来源进行更深的探测。除此之外,好奇号还为我们拍摄了有史以来最为清晰,分辨率最高的火星表面照片。这张照片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奇号探测器在年8月6日5时31分在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盖尔陨石坑艾奥利斯山脚下着陆。这个位置也将是我国天问一号将要着陆的地点。年3月4号NASA公布了由好奇号4天内拍摄的张图片制作的18亿像素全景照片。因为照片是由搭载在火星车上的桅杆照相机拍摄的,所以火星车本身的一部分没有被拍摄到。但使用着陆器上的桅杆相机我们也能看到好奇号的状态这张全景照片的惊人之处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放大,看到火星表面远处清晰的细节。我们选取中间的部分放大。再放大,可以看到远处陨石坑的边缘,然后在距离这个陨石坑32公里的地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8公里的巨大陨石坑,称为“Slangposcrater”。下图这个地方的岩石含有粘土层,被认为在数年前有湖泊存在,为探索古代火星的模样提供了线索。火星车曾经进行探测过的两个地方VeraRubinRidge和CentralButte也在照片中反应了出来。因为高分辨率图像是度拍摄的,所以就像使用鱼眼镜头时一样会产生变形。下面我们来看看火星车,黑色的部分是火星桅杆的影子。圆形部分是辐射测量探测器。根据辐射测量探测器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考虑如何保护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免受辐射影响。图中也可以看到火星车的管道和电线。日晷上刻着“去火星,为了冒险”的字样。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火星车移动的痕迹。这个痕迹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这张高分辨率的全景照片是好奇号对自己工作了8年地方的回顾,目前我们可以十分的确定,数十亿年前的火星,曾经和地球的环境十分相似。虽然火星表面现在已经没有了液态水,但科学家认为这些液态水或者以水冰的形式存在于地表,或者以卤水的形式存在于地下。从照片上看,火星的环境跟地球的戈壁和沙漠十分相似,没有我们认为的宏观生命,但是科学家一直相信在火星的地表之下,很有可能还幸存着微生物。目前对火星地表之下生命的探索已经成为了未来火星探索的主要目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96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