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s://m.39.net/disease/a_e7sjuh0.html

在“重返月球”计划上频频失利的NASA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改变小行星轨迹的尝试。那么,这颗壮丽的“烟花”究竟是一场昂贵的作秀,还是切切实实在防御地球?

人类首次!NASA成功撞击小行星

就在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研制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ART)任务航天器成功撞击了一颗名为“迪莫弗斯”的小行星。

DART探测器的艺术图

若在此次小行星防御测试中,能成功改变其原有的轨道,那么这将是人类首次改变太空中自然天体的运动。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为了防御地球而做出的一次历史性努力。

该宇宙飞船主体高1.2米,长宽均为1.3米,重量仅为公斤,这与被它撞击的、质量达数百万吨的“迪莫弗斯”小行星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

据悉,执行此次撞击任务的“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是一个长久以来专门检测和追踪近地小行星,并鉴别可能飞向地球的大型物体,并提出转移方案的组织。而此次也是该组织首次执行“防御地球”的任务。

一直以来,“双生星”就被认为是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天体之一,不过据NASA方面的说法,不管“双生星”还是在两年前被正式命名为“迪莫弗斯”的“双卫一”几百年内都不会威胁地球,此次任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科学测试。且此次试验的撞击力度对“双卫一”轨迹的改变还不到1%,所以不必担心这两个天体会“瞄准”地球。

“双生星”直径与罗马斗兽场差不多

“防御地球”还是昂贵的作秀?

对于NASA此次撞击小行星的试验,外界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此次试验有助于增强人类对小行星撞击的防范能力;也有人认为,此次试验在技术层面的意义不大,更像是为获得美国国会更多拨款的一次“作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地球确实存在被小行星撞击的危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年间,近地小行星飞掠事件就发生了次,此外,科学家还观测到有21颗小行星进入大气层。这些小行星飞行速度极快、撞击能量巨大,对人类的威胁着实不小。

其次,小行星能够带来生命,也能毁灭生命。当代,最著名的陨石撞击事件是年的“车里雅宾斯克陨石撞击事件”,当时一枚重约1万吨、直径约20米的陨石在俄罗斯上空突然爆炸,造成了上千人受伤。还有66亿年前,希克苏鲁伯陨石的撞击,更是直接造成了地球上所有非鸟类恐龙和全球75%动植物物种大灭绝。当今人类的科技水平当然不是恐龙可同日而语,但若地球被大号的小行星直接命中,带来的直接间接伤亡肯定也是全球性的。

NASA直播撞击瞬间——右侧为DART上的导航相机拍摄

拦截小行星在技术上有多难?

想要防御小行星的前提首先是发现小行星,并对其进行跟踪观测,获取其精确的轨道后,再来评估其是否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若是预警时间长,以年为单位,应对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让具有威胁的小行星轨道发生偏转,使其不撞到地球,一次不行还可以多次撞击逐渐改变;另一种方法则是摧毁小行星,直接消除或降低其撞击地球的危害。

若是预警时间较短,例如只有几天或者几个小时,那一般就只能采取发射拦截导弹的方式,对小行星直接进行摧毁。主要有动能杀伤和核弹头杀伤两种方式,但是目前全球并没有处于值班状态的行星防御导弹,美俄的洲际导弹虽多,但并没有针对行星防御来特别设计。

考虑到小行星的材质和大小的不同,在采取动能杀伤拦截的方式时,若是没有平时对小行星物理参数的积累,可能会造成2种不利后果。一种是低估了小行星的能量,动能杀伤器相当于“以卵击石”,再或者残存的碎片依旧会给地面造成巨大损失等。

因此目前小行星防御的重点主要在解决探测和预警的问题上,首先发现,能撞到,其次才谈得上偏转或者摧毁。

导弹拦截小行星示意图

我国也将为“守护地球”贡献力量

此前,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一次采访中提及,为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所带来的威胁,中国也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首先,要完善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在编目的同时判断出哪些是重危型;其次,研究和探索相关技术及工程,寻找解除威胁的技术和方法并加以攻克。

吴副局长还表示,我们将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年、年对某一颗对地球可能存在威胁的小行星,抵近观测并实施撞击。通过对改变小行星轨道进行技术实验,从而为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带来的威胁,同时也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这一点上,美国如果能给别国分享已经进行的成功测试数据和经验,是对全人类都有益的。

#NASA拟用航天器将小行星撞离轨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