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媒体就曾经曝出过一个消息,说是俄罗斯官方公布了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的一个名为“波皮盖”(Popigai)的陨石坑,认为陨石撞击“在当地形成了上万亿克拉的钻石储备”。顺便说一下,这种由陨石撞击产生的钻石通常被称为“冲击钻石”(impactdiamonds)。
但后来波皮盖钻石却一直没有被大规模挖掘。由于当时参与挖掘和开采的有埃罗莎(Alrosa),所以民间开始有人猜测,这是不是巨头控制市场的手段?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学者葛亚诺夫(SergeyGoryainov)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波皮盖钻石”的历史。
波皮盖(Popigai)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的北部,谷歌地图上显示的位置在这儿:
▲图源:谷歌
这是NASA公布的波皮盖陨石坑照片:
▲图源:NASA
波皮盖在发现之初确实被列为前苏联的机密,因为当时人们预计这个陨石坑里的钻石储备会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地区的总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波皮盖钻石的市场需求几乎等于零。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需要大概捋一下历史:
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发现了波皮盖陨石坑,并且发现了两处钻石储藏区:乌达诺(Udarnoe)和斯卡诺(Skalnoe)。根据当时的开采技术,这片区域的cpt值是23(cpt:每吨矿石产出的克拉数,cpt=23,意思是每吨矿石里有23克拉的钻石)。
但是,波皮盖区域并没有宝石级的钻石存在,产出的钻石基本都是这样的:
因此,波皮盖钻石的价值,主要在工业领域,而不是如人们传言的“珠宝首饰”。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年,前苏联官方召开了一次地质学会议,仔细分析了-年间从波皮盖获得的钻石样本,并且制定了-年的开发计划。
年4月,前苏联地质矿产部正式决定试挖波皮盖陨石坑,以获取尽可能多的钻石资源。
年,前苏联从波皮盖挖出了吨矿石,然后立刻用军用机送到了米尔尼(Mirny)进行测试。
年,前苏联政府通过对矿石的分析得出结论,波皮盖的实际钻石存储量应该能达到亿克拉(是的,你没看错)。
-年,前苏联削减了对波皮盖的开发拨款。
年,前苏联有色冶金部(MinistryofNonferrousMetallurgy)突然给出结论,认为不适宜开发波皮盖的“冲击钻石”。
年,波皮盖开发计划基本停止。
我的疑问和诸位一样:为什么这个计划会突然停止?
根据后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观点,波皮盖钻石其实是输给了合成钻石厂家(之所以说“合成钻石”而不是“培育钻石”,背后是有很多原因的,此处不做详述)。几乎在所有讲述波皮盖的刊物上都能看到这么一段话:自80年代初期,前苏联已经开始有组织地生产合成钻石了,这些人造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前苏联的工业需求。相比之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挖掘天然钻石储备,成了一种多余的行为。
很多学者都觉得,当时前苏联政府面临一个选择:究竟是建更多的合成钻石工厂,还是把这笔钱投在开采波皮盖钻石上?后来的结果证明,人造的产品显然赢得了这场“战斗”。
关于合成钻石的问题,了解前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以下这条时间线:
年,V.N.Bakul开发了合成钻石技术。年,基辅超硬材料研究院成立,生产了克拉的合成钻石。年,研究院制定了在前苏联成立家合成钻石工厂的庞大计划。年,波尔塔瓦(Poltava)合成钻石工厂生产了第一批产品。年,前苏联在合成钻石生产规模上超过了美国。
所以,在发现波皮盖陨石坑的钻石资源之前,前苏联的合成钻石已经具有很大的生产规模了。根据后来解密的材料来看,当时前苏联在制定“五年计划”的时候,合成钻石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全国范围的工业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前苏联还有什么理由投入资金开发波皮盖陨石坑呢?这显然是一件多余的工作。假如波皮盖能产出宝石级的钻石,那就另当别论。但问题是波皮盖的钻石品质很低,只是工业级的,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开采。
还有一个原因:前苏联在年就在乌拉尔发现了钻石资源,后来钻石一直被当作高价值出口商品。70年代的时候,无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合成钻石,对于前苏联而言都不属于稀缺资源(它缺的是外汇!)。当人们发现波皮盖之初,还以为下面的钻石都是宝石级,于是大家欣喜若狂,认为可以大量出口换取外汇。但没想到后来发现全都是不能出口的工业级钻石,因此官方的态度立刻就冷了下来。
简而言之:波皮盖陨石坑的“冲击钻石”虽然储量超大,但对于国家而言没有价值。
那么,时间到了今天,这种非宝石级的冲击钻石会不会重获价值、再次开采呢?葛亚诺夫认为:基本不可能。波皮盖的冲击钻石既不稀缺,也不适宜挖掘,就让它安静地在地下存在着,记录那段陨石亲吻地球的古老历史吧。
MaytheDiamondSpectatorbewithyou.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