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沙漠面积多万平方公里,分南北半球的13个地区,其中1.2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沙漠有58个。虽说最大沙漠哈撒拉的面积仍在扩大中,但最古老的却是5万平方公里的纳米布沙漠,存在时间已超过万年。
纳米布沙漠初始于白垩纪中期,也就是地球变暖、海洋将大陆分离时。由于大西洋南岸的非洲大陆植被稀少,没能抵抗海沙侵蚀,再加上大西洋的暖风气流十分强劲,越来越多的海沙被吹上岸,长条形海岸沙漠自此形成。
纳米布沙漠在形成后的近百万年里,一直处于极端干旱的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雨量仅2毫米,降雨最“丰富”的沙漠内陆也就25-50毫米。除了南美阿塔卡马沙漠外,地球上再也找不到如此干旱的地方。
明明地处气候湿润的海边,为什么纳米布沙漠这么干旱呢?原来,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与沙漠对外的本吉拉洋流(低压寒流)在沙漠上空遭遇,在短时间内降温开始冷却下沉。因而,即便下雨也是转瞬即逝。
纳米布沙漠有很多至今未解的秘密,其一是北回归线恰巧横穿沙漠,南面地势平坦却多沙丘,多数沙丘都在米以上,但从未超过米,仅次于全球最高的中国吉林巴丹沙漠。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片沙漠的地下。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局的勘测数据显示,南纳米布分为新月、星型和线型三大类沙丘,其中星型沙丘地下曾经被陨石砸出一个大坑,海沙因此难以形成较高的沙丘,类似一个盆子均匀的装满海沙。
陆地上升海水退去后,陨石坑里积存的海水逐渐蒸发形成多个盐田,美国科学家因此前往调查,结果却意外发现陨石坑的原址是砾石平原,这些富含各类矿晶的砾石在陨石高温下合成金刚石,也就是钻石的原身。
这一发现令人惊讶不已,要知道,发现一块金刚石往往会带出整个矿床。经过20年的挖掘与勘测,科学家最终确认纳米布沙漠下有个超大型金刚石矿床,其规模至少在平方公里以上,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第一大钻石矿床。
随着南面矿床的确认,科学家们对北回归线的另一侧也展开了勘测,结果又出乎意料的发现了很多未解之谜。其中最费解的就是挖掘出石器时代的陶器、岩画等人类生活迹象,如此干旱又气候恶劣的沙漠,这些古人是谁?
虽说纳米布沙漠一直都有人类生活,但最早的牧民也是非洲其他地方移居而来,以南部小面积草皮来放牧骆驼和羚羊,隔段时间还要去海岸边最大定居点进行补给。但古人们是怎么做到在草皮都没有的北部生活?
第二个未解之谜是,北部地貌以十分脆弱的砂岩和砂砾为主,但这些触手即成粉末的砂岩砂砾,却在沙漠风吹日晒中历经千万年不碎,还因此被风化出各种奇形怪状,比如这只30年前发现却从未变化过的“沙漠之鹰”。
第三个未解之谜即联合国将其列为世界遗产的理由:独特、独有的物种,以及含陆地、沙漠、海洋三大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其中主因是独有物种达70多个,以耐寒(最低-15℃)、耐热(最高54℃)和耐旱(常年无雨)为特性。
最直观的说法就是“弱肉强食”,纳米布沙漠的植物也在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定律。由于海风会将湿气吹往沙漠中部,海岸至中部一带都或多或少的长有植物,这些植物会抢夺水分,一棵树的成活,代价是周边一大圈枯草。
第四个未解之谜就是沙漠海沿岸的水文极其复杂,目前已知就有超过艘船只在此无故沉没,幸存者声称并未触礁或撞击,也少有遭遇风暴的先例。或许,全球最古老沙漠的未解之谜,只能留待更高科技的未来去揭秘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