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曰:“姤,遇也。一阴承五阳,一女当五男,苟相遇耳,非礼之正,故谓之‘姤’。女壮如是,壮健以淫,故不可娶。妇人以婉娩为其德也。”王弼曰:“一女而遇五男,为壮至甚”,朱熹从之;程颐曰:“一阴始生,自是而长,渐以盛大,是女之将长壮也”。李光地曰:“‘女壮’之义,非以一阴始生于下为壮,亦非以一阴独当五阳为壮。盖卦以阴为主,阴而为主,即是壮也”。
李守力老师认为“阳至四为大壮,阳至五“刚决柔”之夬卦,此合乎阴阳之理。而一阴始生为“女壮”显然不合阴阳比例,故先儒强解之。殊不知姤、夬、剥、复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日蚀主卦,姤卦对应日食之初日月相遇,故“姤,遇也”(陈抟、邵雍以姤卦为“月窟”,得之矣!),夬卦对应日食即将结束日月分离,故“夬,决也”(详见《周易密钥》:从夬卦与日食的关系释夬卦卦辞)。按照《周易》作者的本意,姤卦“柔遇刚”即日蚀开始时月亮与太阳相遇,此阴气剥蚀阳气之始也,故诫之“女壮,勿用取女”。
愚以为上述说法都有点牵强,一阴遇五阳而非礼有点牵强,夬卦不也是一阴遇五阳?女壮而淫,卦爻辞没有明显的体现。至于说一阴初生之说也是受十二辟卦的影响,我们已经说过巽为女的老年成熟阶段,也不是初生。如果是初生,怎么一出生就壮了?这一点李光地是有认识的,但他认为姤虽然是一阴,但是是以阴爻为主,所以是女壮。但我们看夬卦也是一阴,怎么就不是以阴为主呢?而李守力从阴阳比例的角度出发认为,阴爻少而阳爻多,认为从阴阳比例上说不通,因此从天文日食的角度进行解释。先从“扬于王庭”的“扬”字金文入手,然后通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及各卦彖辞推论而出。姤卦表示的是不是日食,我们不是天文学家,不作评论,有心者可以自行研究,但可资对比的是丰卦,传统都认为是代表日食之卦,但作者却没有作为女壮的代表卦。
愚以为以上各家都没有说中卦辞“女壮”的真正含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姤卦:
姤,说文解字并没有收录,《说文新附》认为是:偶也。《广雅》认为:姤,遇也。《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切,音构。《说文》偶也。又《易·卦名》乾上巽下姤。《彖传》姤,遇也。柔遇刚也。一曰好也。《管子·地员篇》其人彝姤。又《集韵》很口切,音厚。义同”。
康熙字典说了姤字的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说文新附的“偶也”,第二个意思是“遇也”,这来自于传统对于姤卦的解释,如彖传,杂卦传都说“姤,遇也”,这个遇传统解释为相遇。第三个意思同“厚”,与厚的音义相同。
目前我们看到的对姤字义的解释及用法都没有比周易将其作为卦名更早的例子,因此想从后世的字义及用法来推断姤卦的主旨就不可能了,这和否字有点像。
愚以为,姤字就是周易专门为姤卦造的字,姤,女后也。后是君王的意思,夏代君主尊号就是“后”,如后稷、后羿,到后来后就变成王后的专称了。所以姤字的字义在本卦也简单明了,就是女主。而作者造这样一个字作为本卦的卦名,也就是直接体现本卦的主旨,那就是女主当政。当然作者认为女主当权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需要进行干预,因此,“元亨利贞”四德,作者也是一个也没有给姤卦。
从卦性来理解姤卦是很容易的。姤,内巽外乾。内巽为女长阴长,是阴之极也,而乾在外为万类霜天竞自由,因此内巽外乾体现的就是阴之极这种状况,这不用说就是女壮了。因此姤不是一阴初生,而是阴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到了壮的阶段,周易认为不得不加以干预了。为什么不得不干预?还是我们前面其他卦所讲的,周易作者认为阴和阳是有主次的,阳为主,阴为辅,如果阴过于强大了,作者就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干预了。
《姤》:女壮,勿用取女。
这里的壮有两层含义,一是强壮,当然这个强壮不一定是指身体的强壮,而是指女方地位,家势之壮。二是莽撞,就像大壮说壮于大舆之腹是一样。大壮里的壮也主要是莽撞,所以大象传说非礼弗履。女壮也是莽撞而失礼,不守礼。
其实,强壮和莽撞其实有相通之处,因为强壮所以莽撞。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敢于不守礼,不尊重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既有规范和秩序,要么就是个人性格非常强,要么家势地位非常强。如果一个女子性格也弱,家室也弱,恐怕很难不把礼教秩序放心上,也难以有胆量去突破这样的礼。所以我们看封建社会皇家公主就多不守礼或失礼之事,就是因为女方的家世过于强大所致。
在帛书周易中姤卦名称是狗卦,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姤卦的主旨也就是失度失礼,本卦是女子的失度失礼,且这个礼不是一般的礼仪,而是大壮卦所讲的礼教秩序的大礼。
当然,在夬卦我们也讲了,周易的作者认为阴阳二元组成了这个世界,周易也是通过这二元去观察世界,谁也不能或缺。但是阳为主,阴为辅,这个原则作者是一直坚定地坚持的。同时,周易的作者也非常重视阴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在前解读的多个卦中都有阐述。作者的看法是非常辩证的,作者最希望看到的状态是阴和阳各司其职,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不是阴取代阳或是阳取代阴,更不会主张一方去消灭另一方,阴阳合和才是作者的最愿意看到的。比如小畜卦,剥卦,夬卦,都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在本卦作者同样会不厌其烦地表达这样的思想。
有人看到阳为主,阴为辅,心里就不舒服,说这是封建思想。这是因为封建社会都把男人类比为阳,把女人类比为阴,所以阳为主就是男人为主,女人为辅,这当然是封建思想,在今天应当予以批判和摒弃。
但是对于阴和阳的关系,我们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拘泥。特别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看重的是周易体现的哲学思想,而不是抓住其本身的时代局限而对其全盘否定。比如一个封建时代的人来理解阴和阳,刚和柔,结合他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实际,他当然会把男人类比为阳,把女人类比为阴,这和他当时的认知是相符的。但这并不是说男人就永远是阳而女人就永远是阴,男人永远是主,而女人永远是辅。因为周易重变,阴和阳在特定的条件下是会相互转化的,这个特定条件就是“时”,天时,时势,外部条件。在古时封建制度框架下,男人在社会生活居于主导地位,当然在二元中就是阳的属性,女人就是阴的属性。那在母系社会中,女性是社会生活的主导,难道女人还是阴,男人还是阳?再比如今天,社会的基本制度已经不是封建制度,在现在的社会秩序下,你非要说男人永远是阳,有时候恐怕就要碰壁。你的领导是个女人,难道就因为她是女人,就要让她听你的?即使在古时封建社会,武则天是皇帝,难道因为她是女人,就让她服从狄仁杰这些臣下的领导?
所以说到底,周易的本质上是设定了阴和阳这两种元素,阳为主,阴为辅。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形下,到底是谁是主,谁是辅,就有不同的内涵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就是阳,居于辅助地位的就是阴,而且阴和阳在特定的条件还会转化。即使平时是阳的属性,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居于阴的地位;即使是阴的属性,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居于阳的地位。这一点,我们在大畜卦也进行了阐述,大畜卦本身体现的就是这一点。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更加 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其后翟人攻卫,大破之,而许不能救,卫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齐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卫侯于是悔不用其言。当败之时,许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因疾之,而作诗云:“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
这里许穆夫人就把诸侯之女比喻为苞苴玩弄,所以我们把包有鱼理解为有妻室也是有依据的。许穆夫人把自己比喻为苞苴玩弄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可悲的,但在那个遥远的古代恐怕这也是社会无奈的现实吧。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杞,传统理解:《正义》曰:先儒说杞,亦有不同。马云:“杞,大木也。”《左传》云:“杞梓皮革自楚,注则为杞梓之杞。”子夏《传》曰:“作杞匏瓜。”薛、虞《记》云:“杞,杞柳也。杞性柔刃,宜屈桡,似匏瓜。”又为杞柳之杞。案:王氏云“生于肥地”,盖以杞为今之枸杞也。《释文》:以杞,音起。张云:苟杞。马云:大木也。郑云:柳也。薛云:柳,柔韧木也。
有人认为杞是一种大树,有人认为是杞柳,有人认为是枸杞。我认为杞是首先是一棵树,具体是什么树争议很大,但不影响对本爻的理解。瓜,古时多指葫芦科一类的植物,不管怎样都多是蔓生植物,藤状植物。以杞包瓜,就是以树托瓜,乃是扶助阴爻之意。正如诗经《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这里是杞和瓜,诗经是樛木和葛藟,意境是一样的。
含章这里就有点费解,因为含章是阴爻的典型属性,乃是阴之德,
坤卦六三就说“含章可贞”,章是纹路文采,虽然有文采但不一定表现出来,这是阴之德。你能力很强但不一定处处表现出来,这是含章。但九五明明是阳爻,为什么要含章呢?有陨自天,陨本意是坠落,字面意思就是有陨石或东西从天上掉下来,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小象说: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什么叫志不舍命?李守力《轻松学易经-姤卦》认为:舍命就是施命,志不舍命,就是心志不在发布命令,并对“舍命”即“施命”进行了考证。程颐曰:“自古人君至诚降屈,以中正之道,求天下之贤,未有不遇者也。高宗感于梦寐,文王遇于渔钓,皆由是道也”。这是说礼贤下士之意。
愚以为这样的理解都不符合周易本来的文意和本卦的主旨,特别是本爻乃是九五,更能集中体现作者想在本卦体现的主旨思想。首先,本卦卦辞说,女壮,勿用娶女,元亨利贞一德也无,说明作者是持批判态度的。且卦辞文意也是清楚明白的,女壮不是好事。九二都说“不利宾”,为什么到了九五反而志不舍命,主动放弃发号施令,退位让贤了呢?这前后矛盾,也不是作者对九五的期许。
舍并不是第一次在小象出现,如井卦初九,小象说“旧井无禽,时舍也”,舍大体就是我们今天的意思,舍弃,抛弃,时舍也,就是被时间遗忘了,被时间抛弃了。本爻小象说的舍也是一样,舍就是舍弃,舍命就是舍弃天命,志不舍命,就是说九五的志向是不舍弃天命,始终不放弃。有陨自天,是说有旨意来自于天上,即有天意到来,其实也就是天时终将到来之义,言外之义就是要等待天时。那为什么要让九五含章呢?因为本卦是姤卦,女主当权,所以作者希望你九五不要那么冲动外露,要含章,含蓄点。含章虽是阴爻的属性,但周易讲变,在女主姤的大环境下,九五就要含章。
本爻是说,九五这个阳在姤(女主)的大环境下,要辅助女主,适当隐藏自己的锋芒,等待天意的降临。
夬和姤都是不符合作者心中礼制的无礼之卦,夬是上下失礼,而姤是夫妇(阴阳)失礼,所以接下就是萃和升的乱局。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郑玄注曰:“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巽取象有宗庙之象,如观、涣等,且上爻为天位或宗庙之位,所以和祭祀有关。觯和角都是酒器,为什么上九要用角,如果不按前面的守礼之道对妇人进行约束或规范,可能最终就会给男方家族带来羞辱,最后就可能愧对祖宗,祭祖的时候就只能用角了。为什么是吝而又无咎呢,毕竟失德不是儿孙而是外来之人,虽说不光彩但并不是祖宗的德行教化有亏,所以只是吝道。
另外,姤其角,角有相斗之意,如我们今天说的角力,角斗。而本卦变而上卦为兑,下卦为巽,全卦就是大过卦。大过者,阳过也,时势不得已,非常之时,采用非常之手段。我们说,阴阳和合才是周易作者的理想,二者相斗恐不是福,所以作者说吝道也。既然没有防范在前,出现如今的局面,也是吝道。但时势不得已,斗争也是无奈之举,作者还是给了无咎的断语。
从姤卦,可以印证我们前面说的作者对于阴和阳关系的看法。女壮不是好事,作者并不赞成,但作者并不因为可能出现女壮的情形,并不因为可能出现阴爻喧宾夺主的不正常状况就去否定阴这种性质的作用和地位,而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你,阳没有阴是不行的。
总结:我们现在来看小畜卦和姤卦,二者为外内外相反之卦。小畜是说阳畜阴,阴阳比例严重不协调,阳太强而阴太弱,即使这种情况下阳也要尊重阴并尊重阴的意见,且要用温和的沟通方法,小畜卦最后也是阴阳和合,既雨既处。而姤卦是说女方过于强大而至于莽撞不守礼,这时男方就要及早预防,不能事事迁就苟且,要相持以礼,相处以道,才能不致招辱。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噎废食,有失礼之女也就有守礼之女,阴阳之道夫妇之道是不能废的,这是人伦之首。我们说周易是以小喻大,表面是说男和女,当然也可以是讲君和臣,主和次,刚和柔,只要符合阴和阳性质的事务或状态都是可以的。
夬和姤,一个讲上下失礼,一个讲夫妇失礼,都是不和作者认为的礼制之卦,都是阴阳失和之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夬重点戒上,这是戒阳一方,而姤卦重点针对女,也就是阴的一方。所以作者的安排,常常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