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结语
陨石分类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以矿物结构为主的分类方法阶段,化学群和岩石学相结合的分类方法阶段,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以氧同位素为代表的同位素分类方法阶段。像很多学科一样,陨石分类方法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建立在科学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百年前曾被广泛认同的大量理念,在今天看来已然过时;而当下普遍使用的陨石分类体系,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必然会被新的架构逐步优化、取代。
今天,尽管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可以登陆月球、火星,以及太阳系内其他一些小天体,来取样、分析不同天体的物质组成和演变过程,但相对于整个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来说,我们了解到的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本书中提到的“消失了的地幔去了哪里”这样的问题,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假说性质的观点模型,但还有待逻辑性更强的理论以及更多的陨石实例予以诠释和论证。
综上所述,本书的作者并非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仅以多年在收藏过程中积累的零散知识,力求将现行的陨石分类体系及各分类项下具有代表性的陨石降落(发现)事件做尽可能全面的描述,由于未曾受过系统训练,所以书中的观点和用词难以保证百分之百准确,如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予以海涵和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李世杰研究员、德国BartoschewitzMeteoriteLab创办人RainerBartoschewitz等学者给予的宝贵建议和观点扶正;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陨石研究中心(ASUCenterforMeteoriteStudies)LaurenceGarvie教授,美国陨石收藏家JimSchwade先生,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地球、行星与空间学院(UCLAEarth,PlanetaryandSpaceSciences)JasonUtas博士,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赵研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张愉博士等友人在标本和图片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最后,对《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张超、孙媛媛两位编辑多年来的提携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