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杨力
年7月25日,你可能坐在电脑前加班,或在享受周末时光,也可能躺在大洋彼岸晒太阳,吃着热狗和可乐……看似平常的一天里,一群天文工作者却为地球的安危,捏了一把汗。
当天,一颗直径约57米至米的小行星,以超过音速70多倍的速度试图“偷袭”地球,在它抵达近地点前一天,被一处天文台察觉“行踪”。它当时要是偏差一丝一毫,很可能将撞上地球,而这样体量的撞击足以摧毁整个北京、成都这样的大型城市。
面对这颗被命名为“OK”的小行星,有网友称,“差一点就被KO了”,“始终还是躲过了浩劫”,那么来自天外的威胁是否完全消除了?人类能否像科幻电影里一样,能抵挡这些小行星的撞击呢?8月1日,我们对话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斌,解读这片灿烂星空里的潜在威胁。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
拍摄:沈文翰
小行星飞来的那天
应该没有哪个职业比天文工作者更加“忧天”,也更深知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
7月25日,死神的刀刃与地球擦肩而过,一颗直径约57米至米,代号为“OK”的小行星,成功躲过全球几乎所有天文台的“眼睛”,以24.5公里/秒的速度直奔地球。
直到在它临近地球前一天,才被巴西SONEAR天文台捕捉到,天文学家们花费数天时间弄清了它的大小和轨迹。之后,该天文台公开发文称,这颗小行星是今年截止目前观察到的最大一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与地球最近距离仅7.4万公里,相当于1/5的地月距离。
对于它的讨论,也迅速在微博等平台成了热搜,当网友调侃“大家都有了过命交情”、“差点被OK给KO”时,各地天文工作者则因这颗未能提早被发现,且体量较大的小行星而感到后怕。
“直径百米左右的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破坏力堪比上千颗原子弹爆炸。”8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分析,虽然这不会对地球带来毁灭性撞击,但很有可能摧毁一座大城市,破坏面积可达几千或近万平方公里,“如果撞击点在人口密集的近海,掀起的海啸将带来更大灾难。”
飞掠地球的小行星“OK”
灿烂星空中的威胁
星河灿烂,却有众多的潜藏威胁。当网友庆幸躲过一场天降浩劫时,对于长期面对浩瀚宇宙赵海斌等天文工作者而言,“忧天”的心情始终都在。
近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在致力寻找“OK”等对地球具有威胁天体。赵海斌说,但地面的观察会受很多限制,像这种直径百米的小行星,实际上能被观测到的数量并不多,只占10%-20%,大部分都没能观测到。这意味着,这次虽然躲过了“OK”撞击,但地球周围仍潜伏了不少的“偷袭者”。
为此,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计算,把对地球威胁较大的小行星称为“潜在威胁小行星”,也叫“PHA”。它们直径大过“OK”,达到米及以上,与地球轨道交汇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约万千米),其撞击地球威力相当于或超过两万颗广岛原子弹的爆炸,足以造成地区规模的灾害事件。要是直径达到公里级,其破坏力更恐怖,科学界一直有这样推测,导致恐龙灭绝很可能就是由一颗直径16千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造成。
根据目前数据统计,截止年4月,全球天文学家共发现近2千颗PHA,“不过也别太担心,这种规格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的平均概率约3万年一次。”
小行星“OK”与地球擦肩而过。图据pixabay
人类做好了抵御准备吗?
对地球而言,其实已被不少直径较小的小行星“光顾”过,但大部分都被天然防御机制——大气层给消耗了。但年2月15日,俄罗斯就遇到一起有威胁的陨石事件:一颗直径约17米小行星“偷袭”,造成上千人受伤、三千座左右的建筑受损。
那对这些可能到来的浩劫,我们是否已做好应对准备?赵海斌表示,应对这些天外来客,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观测,比如能提前数年、数十年发现,就有充足的时间寻求应对方法,倘若向这次一样发现时间太短,就难以应对了。
在星空背景中移动的小行星DH1
图源:紫金山天文台
对于这件关乎地球和人类存亡的大事,早在年12月联合国便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中国也加入了其中,在共同寻找并进行全球预警。
在科幻电影中,也多次提到过小行星撞击的场景。有研究者提出核弹应对、卫星撞击等方式来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从而使它们避开地球。“目前还可能无法有效应对,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监测,并在努力寻找应对方法。”赵海斌说,相信随着不断探索和科技进步,在未来人类会有能力应对这些来自天外的威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