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Finance金融学堂

幸存者登上诺亚方舟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各色人等,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就呆在诺亚方舟这样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可能剧透,还没看的朋友慎入哈~

一出好戏,一个反乌托邦式的寓言。

当陨石坠海把公司出海团建的员工困在孤岛上,所有人都以为外面的世界毁灭了,他们是人类仅有的幸存者。《一出好戏》的故事就这样在荒岛上展开了。

所有人从最原始的方式开始生存。司机兼导游的小王(王宝强饰)在这个时候,凭借部队经验和武力成为遇难后的“第一人”,以管猴的方式管人。

但是被人奉承惯了的张总(于和伟饰)怎么甘心被人当猴管。他发现了废弃的大船,里面的物资应有尽,一番隐忍,他找准时机带着马进(黄渤饰)一群人独立了出去,开启了资本主义的奢华生活。但是马进这个欠了一屁股债的底层群众,一心想回去兑现万彩票,带着弟弟小兴再一次独立了出来。三个“部落”的故事就这样慢慢展开……

荒岛的故事都逃不过一个词:生存。岛上的资源有限,但是欲望无限,每个人都想享受最好的资源。这不就是经济学想要解决的资源分配问题吗?极具商业头脑的张总就用“扑克牌”建立了一套货币体系,一套经济制度。

什么是货币

在说货币体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货币。

许多人以为最早的货币是贝壳,但其实来自太平洋西部雅浦岛上的石头才是原始货币之一。这个岛上没有金属资源,但却天然出产高3-4米、长2-3米的大石头,于是便成为了当地的重要资源。岛上的居民可以用石头来买房子,也可以用石头当做嫁妆。石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即使石币沉入大海,当地居民也依然相信这个石币是存在的,它所代表的财富和购买力都依然存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石头能不能拿来买卖商品或者服务,是基于岛上所有人的共识。如果岛上所有的居民都相信,你可以用石头来买东西、卖东西,那这个石头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就是流通的货币。

我们相信了这个石头能准确度量我们想要的东西,且不会吃亏。

我们相信了大家都基于相同的理念在进行货物和物品交易。

我们相信了这个石头背后所赋予的双方对于彼此的信任。

所以,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是契约。只要契约成立,那它可以表现成任何形式。贝壳也好,布、铜器也好,都可以是货币。只要大家都相信这些东西可以拿来换食物,换劳动力,换各种服务、商品,那它就可以是货币。

但是贝壳、布匹的获得都容易,轻易就会成为谁捡的贝壳多,或是谁家棉花多,谁的财富就多。这样的交换是无法公平等价的,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比率。于是,人们发现那些稀缺、存量固定的东西,比如金、银这些贵金属可以作为更稳定的货币。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是金银”。金子和银子,早期其实只是一种以货易货的商品,随着社会发展,变成了货币。而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除了前面说的信用,另一个就是国家背书。

这些金、银在交易过程中会有损耗,而且不方便携带。于是,纸币出现了。北宋的“交子”,是中国最早的官方发行的纸币,发行于年,差不多是年前,因为信用和国家的背书,使其从四川省内流通的一种民间货币,摇身一变成为官方货币。可惜的是,后来的交子却变成了政府敛财的工具,印太多,不值钱了。

但不管怎么样,纸币确实就发展了起来。二战结束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尽管它在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但因为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元的霸主地位现在依然保留。

以“扑克牌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我们重新回到剧情,彼时,团建的小船因为陨石落海已被冲到荒岛。原本公司创始人的张总对于小王野蛮的统治有所不满。于是在一个晚上,张总来了一次“起义”,带人离开了小王部落。

岛就那么大,人就那么多,船总会被发现,他也希望恢复原来的特权阶级,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他的部落。于是他拿出船上的物资吸引大家,并拿出两副扑克牌,订了个规矩:想要船上的东西可以,拿你们的野菜、果子来换。野菜果子可以换成牌,而牌,可以换成一切。

扑克牌在孤岛上像黄金一样稀少,价值也稳定,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扑克牌”就成了货币。

这就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商品市场,牌是交换的媒介,张总制定了大家认同的货币体系,也相当于拥有了整个兑换体系的决策权。

那具体怎么换?一个点数可以换一条鱼、两条鱼,还是三条鱼?张总又拍板了,由价值决定。

你看,这就是市场经济呀: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定价,价格完全由市场的供需决定。当史教授看到张总掏出扑克牌的一瞬间,他就说了一句话:“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张总说,一点可以换30条鱼。所有人都惊呼了,却没有人质疑。

正是因为大家有着相同的支付意愿,愿意为了这些鱼,支付相应的点数。当然啦,像马进这种用两张10换一只鞋,基本上就是属于有钱任性了。

于是,在现实社会里身家六个亿的张总,在小岛上也重新成为了“富翁”。如果每天捕鱼的量不增加,采摘果子的量不增加,人口不增加,那确实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体系。

但是,主角毕竟是主角,马进的万彩票被提前兑现了,天上掉鱼了。

“扑克牌”货币体系的重构

天上的鱼砸了马进一脸,原有的货币兑换机制被打破。马进控制了“鱼”的供给权,用“鱼”去兑换东西,“鱼”变成了这个荒岛上的第二种货币。

但是它能取代扑克牌吗?不能。因为张总依然掌握着船里所有的资源,卧室、红酒等等,更何况他还是货币体系的制定者。只要你想享受船里的资源,就必须要遵守张总的游戏规则。

所以马进虽然掌握了鱼,但是还是需要用“鱼”交换“扑克牌”,再用“扑克牌”来购买船里的资源。这对岛上其他的居民一样,他们可以用商品用来换“鱼”,但是要换船上的渔网、杯子、打火机、卧室这些东西,依然需要先用“鱼”换成“扑克牌”才行。

说到这里你应该理解了吧,“鱼”其实是与“扑克牌”挂钩的货币。

但“鱼”作为货币,价值是不稳定的,万一哪天鱼砸到别人头上了呢?万一哪天渔船生产出来了,可以捕更多的鱼了呢?所以马进选择兑换成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稀缺资源进行保值增值。就好比是黄金、瑞朗、美元这类避险资产。

“鱼”vs.“扑克牌”

这场鱼雨,让马进和小兴富有了、高兴了,张总虽然高兴不起来,但山人自有妙计。

所以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桥段,小兴问张总:“一共只有两副牌,为什么有4个红桃2?”张总的回答是,“之前一张2能换几条鱼,现在一条鱼能换几个2?牌没多少,但是鱼存了不少,那你说是鱼值钱,还是牌值钱?”

“鱼”的出现对于手里掌握大量“扑克牌”的张总来说太亏了。所以他把提前藏好的两副牌拿了出来,在鱼的数量出现爆发性增长后,又偷偷加了两副牌。这有什么作用?核心就是转嫁成本给马进。

假设:

天上掉鱼之前:1点=10条鱼

天上掉鱼之后:4点=1条鱼

加了两副牌(两倍的货币量):2点=1条鱼

所以,马进的“鱼币”购买力下降了,就没那么值钱了,那张总的牌就又值钱了一点。马进替张总承担了一部分亏损。

如果把张总和马进分别看做对应“扑克牌”和“鱼”的两个部落,由于扑克牌是岛上公认的“世界性货币”,所有的商品都是根据扑克牌计价,它的地位就类似于今天美元的国际地位,而“鱼”就可以看做今天的人民币。

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了扑克牌的定价权,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就像美国的量化宽松,超发货币,引起美元贬值,制造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相当于把自己的损失让所有国家承担。说到底,美元和扑克牌不赚资产价格上涨的钱,而是赚取货币在各地之间流通的钱,只要以这种货币结算,只要有足够的商品可以出售,货币终将重新回来。

那场解救了马进的大鱼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像是不断放水的央妈。只是,“扑克牌”可以变多,美元也会加印。

是冰激凌还是屎

但主角毕竟是主角,作为主角的马进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世界并没有毁灭,只要翻过山,每隔12天就可以看到一辆巨型邮轮,他们的争权夺利,王图霸业,原来都是一场空。

在这种大喜大悲的情况下,曾经单纯的小兴变了:“以前咱们就是坨屎,只要冻上了,没人咬破,那就是冰淇淋。”

小兴依靠着张总手机中他女儿的视频,换下了张总的一切,替马进换取了岛上的一切——张总的豪华套间,给自己换到了岛外的所有——张总的公司和楼。

从表面上来看,这笔交易达成的原因是:

1、马进用鱼换到了稀缺商品——手机

2、小兴的发电技术,让手机充上了电

但本质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1、对马进和小兴而言,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毁灭,这部重新充上电的手机,并不值钱。

2、对张总来说,外面的世界已经毁灭,手机里的视频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段,是他女儿非常珍贵。他愿意用在他看来已经完全不值钱公司来换女儿的视频。

小兴就是靠着“信息不对称”,把这坨屎冻上了,打破了市场经济的平衡,小兴才有机会从屎变成冰淇淋。

但是对这个体系内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从“屎”变成“冰淇淋”,中间是一道巨大的鸿沟。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市场经济只告诉我们怎么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但是对贫富和阶级一字不提,掌握货币定价权的人才是永远是胜利者。

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跳出他的这个逻辑体系,永远不知道,他背后究竟还有多少扑克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