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陨石市场的繁荣,陨石收藏与投资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然而,这也引来了一批投机取巧的陨石商贩,他们售假贩假,让许多缺乏陨石鉴别知识的收藏家上当受骗。更有甚者,一些组织或机构利用公众对陨石知识的缺乏,大肆宣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明目张胆地打着陨石科普的幌子炒作和贩卖假陨石。这种现象不仅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胡乱给“陨石”归类命名的情况。
市场富有各种假冒陨石,导致收藏家易上当受骗。
此外,在陨石圈内,一些所谓的“专家”更是颠倒黑白,将真陨石说成假陨石,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陨石据为己有,然后进行贩卖或走私。他们甚至在网上公开对骂,损害了专家学者的公众形象。更令人不齿的是,一些内地人士与境外陨石贩子勾结,打着某某专家的旗号在境外或港澳等地走私贩卖陨石资源。近期,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未经证实的“专家”打着某某机构的名义从事陨石鉴定活动。这些都暴露了目前国内陨石收藏与市场的混乱现状。
陨石鉴定混乱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大量假陨石,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陨石的鉴定与识别知识。一些自称为专家的人物利用公众缺乏知识进行欺骗活动。因此,了解陨石的成因与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陨石的特征与识别经验,以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陨石特征与识别形态与外表特征在市场上,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假冒的陨石或容易被误认为是陨石的矿物和岩石,如普通铁矿石、赤铁矿、褐铁矿等。为了区分这些普通的地球岩石与真正的陨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首先,我们要了解陨石的形态特征。由于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经历了极高的温度,其棱角部分被烧得圆滑,尽管形状各异,但多数陨石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
其次,陨石的外表熔壳是其独特的标志。陨石在大气中经过高温熔融形成独特的外表熔壳特征。在陨落地面之前,陨石需要穿越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这使得其表面熔融并形成一层薄薄的熔壳。新降落的陨石通常都覆盖着一层黑色或深灰色的熔壳。
内部矿物组成另外,陨石的内部矿物和金属组成也是我们鉴别的重要依据。各类陨石内部的矿物组合独特,是鉴别的重要手段。不同的陨石具有独特的矿物和金属组成,这些组成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陨石的真实性。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鉴别普通的地球岩石与真正的陨石。
陨石检测与鉴定检测手段陨石坠落到地球后,经过长时间的风蚀氧化作用,其矿物可能会发生次生变化及水化,形成如褐铁矿、绿泥石、蛇纹石等新的矿物相。然而,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区分和判断这些矿物是否来自陨石。
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将疑似陨石切片并精细研磨至如纸般薄度,然后在偏光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片标本的成分和结构构造,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某种陨石的物理特性。科学检测手段可精确分析陨石的成分与结构。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对陨石或疑似陨石进行详尽的检测分析,我们可以轻松得出准确的结论,包括辨别陨石的真伪、确定陨石的种类以及获取各种详细数据。
矿物组成分类陨石通常被划分为石、铁和石铁三大类,不同的矿物成分将陨石分类为石、铁、石铁陨石。根据铁镍金属含量的高低,具体来说,石陨石中的铁镍金属含量通常小于等于0%;石铁陨石的铁镍金属含量则介于0%至65%之间;而铁陨石的铁镍金属含量则高达95%以上。
地外矿物的判断在陨石的检测与鉴定过程中,需要特别警惕一些地球常见的矿物误判为陨石的情况。矿物特有的成分可指示是否为陨石来源。例如,某些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和热液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热液矿物和氢氧化物等,在陨石特殊的形成条件下理论上不可能存在。
岩相学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内部结构特征来判断陨石类型也是关键一步。岩相学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新坠落陨石表层具有特殊的结构构造,如玻璃化、熔融流动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判断陨石的真实性和类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无论是新坠落还是外部被风化严重的陨石内部都会保留一些特殊的晶粒结构,如球粒结构等,这些结构特征也是判断陨石类型的重要依据。
陨石检测与鉴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由于陨石来源的独特性和组成变化的多样性,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与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新的陨石种类和发现将不断涌现,这要求我们保持科学态度,客观理性地对待陨石界的每一个发现。在认证每一颗陨石的身份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应通过科学手段来获取准确信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816.html